第(3/3)頁 “至于《衣冠渡江訣》……。” 光看名字便知道是南人的功法。 實際也是如此。 此功是昔年楊素到江南平叛時偶爾所得,據說是兩晉之際的某位大能所創。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功法記載多有缺失,如今殘本最高只能練到上開府級。 這對于早已是柱國強者的越國公來說如同雞肋,轉頭就賜給了麾下將校。 如今“轉輾”來到楊遇安這里。 毫無疑問,此功肯定能練。 而且根據修煉者的記憶,修煉此功前期進境迅速,若有相應丹藥輔助,甚至可以做到一月入都督,一年進儀同,十年成開府。 堪稱修行界中的戰斗機。 但楊遇安卻有兩個顧慮。 其一,此功修煉速度快則快矣,但代價是威力較《閻王擒虎功》等頂尖功法遜色不少。 上都督相當于別人中都督,上儀同相當于別人中儀同。 而且開府以上的功法缺失,上限太低。 難怪人家楊素看不上。 其二則是核心功法兼容性問題。 先前他雜學的各種功法都是都督級的基礎功法,只作用于肉身,互相之間沖突較少,問題不大。 但核心功法不一樣,至少也能到達開府級甚至大將、柱國。 如此一來,不同功法沖突的問題就變得嚴重了。 通常來說,來自五天竺的釋家自成一派。 其他宗門世族,北方是一套大體系,南方則是另一套。 大體系內的功法,就算有沖突也有辦法解決。 但跨體系就不行。 畢竟南北兩地經歷數百年的分裂對峙,不但在朝政、軍制、歷法、音律、詩文、風俗習慣等方面有了明顯差異,就連修行功法也形同陌路。 不能說一山不容二虎吧,也就是有你沒我的樣子。 都督級問題還不大,儀同級就已經很勉強了。 再往上,甚至有爆體身亡的風險。 毫無疑問,自己一旦選擇了《衣冠渡江訣(殘)》,今后就與北方大體系無緣了。 若南方皇朝尚在,也不是不能考慮。 但這不是他老楊家一統天下了嗎? 再學南邊那一套肯定沒有前途了啊。 其實拋開氣運壓制不談,《開皇紫氣功》才是最適合他修煉的功法。 血脈的加成,直通柱國級的通天大道。 還有一位開國之君作為背書。 什么絕世名將、南方偏安小朝廷,根本無法比擬。 “罷了,煉不煉是一方面,就算不煉,作為他山之石增長見識也是不錯。” “萬一將來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核心功法,至少還有《衣冠渡江訣(殘)》保底。” …… …… “(皇妣)生高祖于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隋書·帝紀第一·高祖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