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幾天,衛康準備好資料,注冊解酒藥的專利,然后去藥監局進行申報。 保健食品的申報審批很簡單,只要提供相關資料,然后藥監局對樣品進行試驗,并對生產現場進行核查,基本只要符合要求,樣品檢測無毒,通過審批不是問題。 三清制藥本來就通過了gmp食品和藥品雙重認證,所以等審批下來后就能直接投產了。 不過,這款三清牌解酒護肝膠囊的生產不是問題,銷售卻讓人頭疼。 近年來諸多藥企也在紛紛往保健品領域拓展,如去年8月份,海市醫藥就宣布斥資9.38億元收購袋鼠國保健品公司vitaco的60%股權,再如江中制藥,哈藥集團等在保健品領域也有所布局。 藥企之所以要砸重金在保健品市場分得一杯羹,可觀的利潤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在醫保控費大環境以及藥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藥企增長面臨放緩挑戰。 而保健品行業的毛利率卻相當誘人,如以a股純正的保健食品上市公司湯臣倍健為例,今年中報公司銷售毛利率高達約67%,這一毛利足以秒殺多數上市藥企。 不過,藥企布局保健品行業,并非沒有風險可言。相反,風險很大。 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其一是思路不對,很多藥企誤以為做藥品跟做保健品的思路是一樣的,但情況并非如此,比如許多藥企依舊按照藥品的研發思路來開發保健品,導致產品沒有足夠廣闊的消費市場。 其二是銷售渠道不對,很多藥企習慣性將保健品聚焦在零售藥店渠道上,但這樣一來保健品的功效與藥品的功效就重合了,從而導致保健品的功效體現不出來。 其三是運作團隊不對,很多藥企運作保健品,仍選用的是原來的賣藥團隊。如果真的要從事保健品市場的話,團隊獨立是必須的。 第一個問題對解酒藥來說并不存在,很明顯這個市場有著強勁的消費需求。 那么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銷售渠道和銷售團隊,衛康特意找到孫成仁這位銷售負責人進行商討。 老孫看到新的解酒藥配方,頓時大吃一驚:“衛總,你這研發能力也太強了,這么快又打算進軍保健品市場啊。” 隨即豎起大拇指,夸贊道:“不錯啊,這是個很好的思路,可以開拓市場,畢竟保健品的利潤率非常高,只要有過硬的產品,不愁打不開銷路。” 衛康苦笑道:“我找您正是為了這個問題。你看我們怎么打開銷路呢?” 孫成仁拿起一瓶解酒藥,倒出里面的紅白膠囊,一臉好奇地問道:“衛總,你這東西效果真有那么好?” 衛康自信地說道:“這個你放心,沒有誰比我更懂制藥。要不你拿一瓶隨身備著吧,你平時應酬也多,需要這個,試過幾次你就知道效果有多好了。” 孫成仁笑瞇瞇地收起來:“那我就試試,衛總對待員工真是關懷備至,讓人暖心。” “不過,”他沉思片刻,很快給出建議:“關于銷售方面,我們有兩個選擇,要么將銷售外包出去,要么收購一家保健品公司,就可以得到它的銷售渠道和團隊了。” “這個看衛總以后的打算,如果打算做大的話,收購一家現成的保健品公司更加合適,否則的話,外包銷售團隊應該更簡單方便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