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些泥土都是從山腳和池塘附近挖出來的,距離還有些遠,來來回回挑土非常耗費時間和力氣。 若是沒有比藤筐更方便省力的工具的話,這個工程至少還要持續兩年時間才能完工,因為夏天雨水太多,基本沒辦法干,秋天要采收糧食山貨,只有冬春才有時間,而且還不能全族動員,大部分人還需要打獵捕魚耕種制作陶器外出交易等其他活動。 因此這個工程所有族人都覺得需要盡快修好才行,但進展卻非常緩慢。 此時還有十多個男人正在挑土填埋地基,看著一群獵人和老老少少簇擁著徐晨推著一個奇怪的東西過來,全都丟下扁擔藤筐和鋤頭一窩蜂的圍過來看熱鬧。 “車嘎!”有人隔老遠就在驚喜叫嚷。 徐晨造車在巴族早已不是新鮮事,畢竟已經前后造了個把月了,但卻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成功。 眼下似乎已經成功了,所有人都替徐晨感到高興,但把車弄到這到處都是石頭和泥巴的地方干什么。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車就像兒童車一樣,只能在院子里或者平坦的地方跑。 到了地方,徐晨也不啰嗦,再次挽起袖子把車扶穩,然后推著就在這個泥石遍地的河灘上要搖搖晃晃的推起來,雖然看起來隨時都會歪倒,但它就是不倒,每次眼看要倒的時候,徐晨總是會飛快的調整姿勢和方向,則獨輪車就歪歪扭扭仍舊能夠倔強前行。 于是圍觀的一群人這次再也笑不出來了。 無論徐晨推車的動作有多么難看,但光是能夠把車推著不倒還能到處跑,那就是真本事。 因為推過的幾個家伙都非常清楚,這獨輪車看似簡單,但想要學著徐晨的樣子推著到處跑的確困難,尤其是在這種坑坑洼洼泥石遍地的地方,那就更難了。 徐晨來來回回在工地上推著熟悉了一遍之后,招呼兩個挖土挑土的男人去了山腳下取土的地方。 這里在三期大院側面五十米左右,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但一擔泥土少說也有數十斤,每挑兩三趟必須要歇息一陣才行,半天時間,一個人來來回回也不過十來次,連一個土方都搞不完。 這個獨輪車上面有一個木斗,雖然不大,但容量比起肩挑背扛的藤筐挑簍來說,還是要大多了。 徐晨讓人往木斗里面裝土,直到車輪微微有些下沉了,這才讓停下來,然后讓兩個人左右扶著車,慢慢推著獨輪車往回走。 剛好從山腳到大院門前是一截下坡,獨輪車雖然很沉重,但隨著速度加快,車身也變得又快又穩,于是他讓兩個人松手,一個人就推著獨輪車風風火火的從山腳下一路沖到填土位置,然后運足力氣一口氣沖到最新的填埋位置,手一松獨輪車往一立,車斗里面的泥土嘩啦就全部傾倒在地上。 “哇嘎~” “好快嘎嘎!” 這次不光一群跟著來看熱鬧的男女老幼驚呼,一群搬石頭挑土的男人們更是驚訝的嘴巴張大足可以塞進去一個大鴨蛋。 特別是跟著幫忙裝土的兩個男人,他們清楚這一車的量,至少需要一個人來回挑三趟。 最主要的還不是運土數量的問題,而是速度快,省力輕松。 徐晨的體力在部落并不是很強,而且也剛剛成年,遠不如他們這些二十多歲的成年男性,可以說,在部落的成年男人中,徐晨屬于體力最差的那種。 但他卻用最差的體力,干了最強大的力氣活兒。 這一車的泥土,莫說是他們這群人挑不起來,就算是風等一群最強壯的獵人也照樣挑不起來,而且就算有人勉強能夠挑起來,想要走路也是千難萬難,更別說從山腳下奔跑如飛的一路跑過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