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包干到組-《原始人日記徐晨》
第(1/3)頁
公社制度從集體農莊到村組分片,再到包產到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徐晨還無法一步做到私有化進入小農經濟模式,但先劃分小組,在部落和家族內部逐漸形成一種分片包干的模式,隨著以后農耕和各種行業慢慢成型擴大,分工越來越明確之后,分田到組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分田到組,若是能夠完成固定夫妻制度的確立,那么分田到戶也就不是問題了。
私有化雖然有很多弊端,但在很長的時間內,卻是刺激生產力發展的最好方法,遠比吃大鍋飯更加具有競爭力。
不過公有制和私有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對社會結構的沖擊不言而喻。
在這些習慣于集體大家庭生活的原始人來說,沒有很長時間的發展和適應,不可能完全實現。
但徐晨還是會努力去推動私有化的發展。
畢竟這是一種自然發展規律,他要想獲得更加充足的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突飛猛進,讓勤快人,聰明人,有能力的人獲得更多的財富甚至是權力,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之路。
任何忽視個體化差異而追求的所謂公平平等,只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因此,徐晨決定先將這次春播小組的制度固定下來,在部落和家族內部推行分片包干制度。
這次的會議決定雖然引起了一些不小的騷動甚至是爭議,但許多勞動積極每天吃肉吃酒的小組都紛紛贊同這個方法。
每個小組包干一百畝農田,各自負責除草和田間管理。
若是偷懶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雜草太多,驅趕野獸鳥雀不積極,都會導致最終減產。
當然,小組包干之后部落領導層并不是放手不管,母巴和阿母等一群家族首領會時常進行巡視檢查,管理不好的會被批評,管理好的自然會獲得更多的獎勵。
“大家注意,分組包干的最終評定結果,就是秋天收獲糧食的多少,收獲最高的我們會以小組為單位發放果酒、臘肉、咸魚、咸蛋、麻布、陶器等物品,這些物品小組內部組員自由分配,屬于組員個人物品,你們甚至可以在部落大會上拿去和其他部落自由交換……”
徐晨拿著樹皮大喇叭,站在一堆石頭上對著參加集體大會的所有人大聲解釋。
下面的人都互相交頭接耳嘀咕交流,嗡嗡的聲音響徹河灘。
村民大會,在很長時間內,一直都是村民自治的古老習俗。
在徐晨看來,一個部落大致可以看做是一個鄉村。
所有的族人實際上都可以看做是村民。
只是眼下村民的屬性還未完全確立,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確定分工。
因為糧食完全最重要,因此農耕生產也被徐晨列為首項議題進行改革。
而這些小組除開耕種管理之外,在部落的其他生產活動之中還是一個整體,采麻、織布、制作和修理工具、建房、伐木、挖溝、捕魚、采集、喂養牲畜家禽等等活動仍舊還是統一進行。
隨著以后分工更加明確,燒窯、捕魚、運輸、交易、建房、造船、造車、制作農具和木器家具、打獵、獸皮加工等行業逐漸發展成熟,各種功能小組也會不斷出現,最終形成不同的行業小組,負責各自所屬的類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
渝北区|
乡宁县|
长兴县|
柘荣县|
射阳县|
原平市|
茂名市|
务川|
鄢陵县|
股票|
通江县|
仙游县|
咸阳市|
高青县|
筠连县|
如皋市|
南召县|
东山县|
油尖旺区|
炎陵县|
呼图壁县|
龙泉市|
湄潭县|
志丹县|
玉环县|
福州市|
镇远县|
水城县|
二手房|
交城县|
呼和浩特市|
广南县|
绍兴市|
富顺县|
孟津县|
高要市|
太湖县|
普兰店市|
左云县|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