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31章 鉆木取火-《原始人日記徐晨》


    第(1/3)頁

    夕陽日暮。

    林濤如潮水呼嘯,間或夾雜著野獸嘶吼,讓氣氛顯得格外驚悚。

    今天已經無法回去了,只能在此處扎營露宿。

    徐晨返回到土著野人聚集的區域,吩咐一部分人照看俘虜,一部分人去附近看看能不能打到一些獵物,并且還安排人去收集干草干柴。

    “莫火嘎嘎,撿柴莫用嘎!”有巴族獵人很驚訝的提醒。

    “試試看吧,或許能夠弄出火來!”徐晨擺手。

    于是一群人四散而去。

    雖然不知道徐晨如何弄出火來,但他說撿柴也沒有人反對,這荒山野嶺的地方,又是大冬天,沒火當真難熬。

    一群人忙活起來,徐晨也在附近的大樹枯洞之中尋找了一些干的野草和苔蘚,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讓古和舉把自己在家制作的一個鉆木取火的工具找出來。

    這個工具其實就是一個手工鉆,不過鉆頭不是骨頭和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打磨成圓錐形狀的燧石。

    燧石是一種火山巖石,致密堅硬,主要成分是一種特殊結構的石英,學名叫做阿爾法石英,結核狀,斷面極易形成貝殼狀紋理,是制作石器的最好石料,比普通的玄武巖要更加容易形成鋒利的結構,古代用這種石頭制作簡易的打火裝置,火鐮和最早的燧發槍都是用燧石和含碳量很高的鋼片制作而成。

    鋼片眼下是不可能有的,但燧石在碰撞之中極易迸發出火星,因此徐晨借用這種特性制作了一根鉆木取火的工具。

    中國古代有燧人氏鉆木取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用木頭鉆木,實際上在地質學界還是有很大的分歧和爭議。

    因為燧人氏鉆木取火來自于一個古老的神話,說是取火用的是一種叫做燧木的火樹樹枝,但在自然界,并沒有發現過這種植物,反而是人類在學會人工取火之后,用的都是燧石。

    由此在地質界,普遍認為燧人氏鉆木取火用的是燧石,而不是燧木。

    在高速的旋轉摩擦中,越是堅硬的東西發熱越快,木頭的硬度相對于石頭來說肯定會差很多。

    徐晨制作的這根鉆木取火的工具很簡單,就是一根雞蛋粗細的筆直木棍,下方劈開之后夾上一塊很鈍的錐形燧石,使用方法也很簡單,找一根粗一些的干枯硬木,將燧石木棍放在上面,中間用繩索纏上一圈,兩個人前后拉扯繩索,帶動木棍快速來回旋轉,讓燧石和木頭高速摩擦發熱。

    這種結構十分簡單,遠比一個人用手來回搓方便有力的多。

    網上有人試驗用硬木都能成功鉆出火來,他相信這種燧石木桿更容易成功。

    因此等材料都尋找齊全之后,徐晨就扶著木桿,讓古和舉兩人一左一右用繩索來回拉,最開始配合不好,鉆桿經常會被拉扯的東倒西歪,等慢慢鉆出一個小坑之后,木桿不再來回亂跳,三人的配合也慢慢熟練起來,木桿開始在木頭上快速的左右來回旋轉。

    “快,速度再快一點兒!”

    七八分鐘過去,火雖然沒有鉆出來,但劇烈的高速摩擦之下,木頭慢慢開始出現發黑碳化的跡象,有一種木頭燃燒的氣息散發出來,這讓徐晨看到了點燃火種的希望,于是不斷催促兩個貼身工具人加速。

    古和舉兩人已經拉的胳膊發酸,但似乎也感受到了木頭上帶有的一股火焰氣息,因此拉扯的更加賣力。

    看著三人對著一根枯木頭吭哧吭哧干一些不可描述的事,一些尋找柴火或者看守俘虜的獵人都好奇的都圍上來觀看,不過一個個都滿頭霧水不知所謂。

    “哇嘎,冒煙嘎嘎!”

    經過三人不懈的努力,十多分鐘之后,放在鉆頭和木頭之間的一些干苔蘚竟然開始冒煙,圍觀者頓時一陣劇烈騷動。

    “快嘎快嘎,火要出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靖州| 海安县| 措勤县| 舞钢市| 盐边县| 鱼台县| 平远县| 巴林左旗| 贵州省| 定结县| 万年县| 河西区| 织金县| 永川市| 利津县| 晋江市| 林芝县| 东源县| 奈曼旗| 东城区| 来宾市| 马关县| 普兰店市| 固镇县| 台江县| 襄垣县| 上思县| 延安市| 桃源县| 米林县| 应用必备| 泗洪县| 南川市| 正镶白旗| 柞水县| 道真| 康保县| 顺平县| 贞丰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