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還是那句話,不能以個人的道德標準,去評判一個國家的行為。國與國之間沒有友誼沒有仇恨,有的只有利益。 為了后世億萬子孫的幸福,就算這一代遺臭萬年又何妨? 就算被史書說他們這些人窮兵黷武又何妨? 況且也不會遺臭萬年,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大明的文人必定會把這場戰爭,描述成一場絕對正義的戰爭流傳后世。 而且還有理有據,畢竟天方使臣的確挑釁了大明的威嚴是不?所謂師出有名,就是給后世史學家可以用來美化的素材。 況且打別人也不一定是在作惡,比如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也攻打了六國殺人無算。但那并不是作惡,而是千秋功業。 群臣都同意開戰。 現在的大明朝堂上,反對開啟戰事的人已經很少了。 畢竟,儒家思想不再占主導地位。 現在朝堂上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是秦宇提出的以道立國。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大明王朝要做狼,不做狗。 而以前的思想就是狗行千里,比如說宋朝,見到一個外邦就舔就送歲幣,對內部的百姓卻是兇得很,不停的加賦稅。 要兇就對外人兇,這是大明的風格。 當然即使有臣子反對也無效,誰叫他們遇到的是朱皇帝呢?如果有那個不開眼的,想要死諫,那么等待他的就將是朱皇帝的抄家滅族殺雞儆猴。 朱皇帝在殺人的時候可不會猶豫一秒的。 而且他也正愁找不到用來殺雞儆猴的雞呢。 有人想往槍口撞他會很歡迎。 而且朱元璋還是說開戰就是開戰,不帶一點猶豫的。沒辦法,大明朝現在的錢夠皇帝打仗。歷史上朱棣想要出征,都被他的胖兒子攔著說大明沒錢。朱棣還得低聲下氣和朱高熾商量,讓他多弄點錢讓他出征,而朱元璋在位時期是說打就能打。 毫不拖泥帶水。 有如此大的差別,根本原因就在于,現在的洪武年間經濟已經發展起來了。 財富是掌握在國家手里,而不是封建貴族手里。朱高熾為了給朱棣弄到打仗的錢,必須和那些封建貴族妥協才能做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