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剛才不是已經說了嗎,小孩是被教唆殺人,主犯當然是教唆者了。”張遇林道,“其實,本官也是從小孩過來的,正常的小孩,膽子都很小。” “他們根本沒有殺人的膽量,和力氣。” “一旦他們自個兒能犯下殺人之罪,那就證明此人,作惡的天賦異稟。” …… 不知何時,秦宇已經帶著陸大有、陸大新兩個村民,離開了應天府府衙門口。 窺豹一斑,通過觀看應天府尹張遇林,剛才處理的幾個案件, 秦宇基本上,已經能夠判斷出《新大明律》,是否公平公正了。法制,是判斷一個封建王朝里面,百姓是否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看來‘道生法’,還是比較適合大明王朝的。” “張遇林是以道生法為指導思想的,《新大明律》的制定者之一,看得出來,他的水平很不一般。剛剛他在判案的時候,” “都能在自己的判罰中,找到自然之道的依據。” …… “先生,天已經晚了,我們找個客棧休息吧。”陸大新看了看天邊的夕陽,對秦宇說道。 “行。”秦宇道,“具體在那個客棧休息,你們做主。” “應天府如此繁華,恐怕什么都貴。”陸大新道,“我怕我們帶來的那點錢,不夠用。” “絕對夠用。”陸大有道,“我剛才四處打聽了一下,應天府雖然是京城,但物價并不高。我們這次帶了上百兩銀子,完全夠我們花的。” “這些銀子,都是先生帶著我們,賣香水賺的啊。” “太感謝先生了。” “帶著大家共同富裕,是我一個……支教老師的職責。”秦宇道。 “三皇廟不遠的地方,就是應天府大名鼎鼎,的秦淮河畔了。”陸大有道,“到了應天府,不去秦淮河,簡直就是白來了一趟。” “因此我們打算,今晚就在秦淮河畔,找一個客棧住下。” “好吧。”秦宇道。 以前他也經常到應天府游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