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對了,先生。你說,百家都能給朝廷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那么他們多久能治理好行省?” “十年時間應該夠了。”秦宇道,“畢竟,諸子百家,以前完全沒有治理州縣的經驗。雖然他們都有系統理論,但畢竟沒有實際治理過,屬于初出茅廬類型。” “而且,諸子百家的學術,都有其不足之處。” “他們上手治理,再加上去蕪存菁,改掉自身的不足,符合百姓利益,需要時間的。就算是一開始的建立聲望,至少都需要幾年。” “十年,未免太長了吧?”朱元璋道。他只給了諸子百家,三年的時間。 “十年時間,都已經是保守估計了。”秦宇道。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治理行省卓有成效?”朱元璋問道。 “那就只能開掛了。”秦宇道。 “用不屬于古代的辦法去搞。” “比如說,百家建立聲望,可以辦報紙,鋪天蓋地的做宣傳。墨家搞《墨報》,法家搞《法報》,名家搞《名報》小說家搞《小說月刊》” “什么是報紙?”朱元璋問道。 “就是用于做宣傳的出版印刷物,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引導輿論。”秦宇道。 “這倒是一個好辦法。”朱元璋道,“就像當年,義軍的宣傳口號、標語一樣。” “然后直接開掛,摒棄他們的不足之處。”秦宇道。 “百家有哪些不足之處?”朱元璋又問道。 “就拿墨家來舉例吧。”秦宇侃侃而談,“墨家的最大不足,也是他們的致命之處,就是他們提出的的‘兼相愛,交相利’” “兼相愛,是號召所有人親都如兄弟姐妹。所有人,無差別的,完全的,不分彼此的博愛。” “這怎么可能辦得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