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條,出兵西南,大規模征討南邊小國。 第二條,大辦私塾,包括九年義務教育,九年之后分科。 第三條,全國大規模興辦孤老院。 各位祭酒聽了,紛紛點頭。表示皇帝除了第一條策略有待商榷之外之外,其余第二條,第三條國策,都符合以道治國的基本理念。 因為這兩條,都能從黃帝的《稱經》中,找到對應的理論基礎。 這兩條,都是在其理論基礎的指導下,做出的實踐而已。 自從朱元璋提出以道治國以來,全國上下,都在翻找黃老之學的經典典籍。黃帝四經,已經被眾位祭酒們,讀的滾瓜爛熟。 剛剛以道治國那段時間,這群人都很迷茫。 因為他們,無法從歷史上的幾個實行無為而治的朝代,找到對應的經驗,想出符合現在大明國情,的治國策略來。因為皇帝早就說了,以道治國,并非無為而治。 沒法摸著石頭過河。 而且他們的腦子里,還或多或少,深受了儒家影響。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覺得,朱元璋的以道治國,有可能像以前的儒家一樣,只是空談理想,只會喊出什么施仁政的口號,而對大明沒有實質意義。 如果都是喊口號的話,那么以道治國就只是個噱頭。 然而沒想到沒過多久,皇帝就拿出了相應的治國之策來,并加以實行。 “陛下果然是陛下,他的頭腦比我們要聰明很多。”墨家巨子輔不黔說道,“我們都處在迷茫期,而他已經想出了明確的治國方針。” “說什么皇上?在稷下學宮,要說三賢。”名家首領公孫麒麟道,“所實話,拋開皇上帝王的身份,他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找到符合以道治國的治國之策,也的確當得起稷下學宮的三賢之一。” “皇上當然當得起稷下學宮的三賢,而且名副其實。”縱橫家的首領蘇林說道,“我并不是在拍皇上馬屁,拍馬屁他也聽不見。” “稷下學宮是專門研究學問的地方,最忌諱的就是拍馬屁,搞個人崇拜,當別人的應聲蟲。” “研究學術,最重要的是批判。” “批判越激烈,進步越大。” “不錯,不錯。”人群紛紛說道。 “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公孫麒麟繼續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