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呂本說出了他們的心里話,說出了他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 他們現在都是朝堂諸公,以后他們的子孫,入仕為官的機會很大。但如果讓天下百姓都讀書,涌現出幾千萬寒門學子那么他們的后人,入仕的機會就小了。 他們在朝為官是為了什么? 一是為了自己,二就是為了子孫后代。 “呂大人,你說,天下百姓沒有為大明的開創出力?”朱元璋問道。 “啟奏陛下,正是如此。”呂本道,“上陣殺敵流血犧牲的,是那些士卒,指揮若定陣前沖鋒的,是那些將軍。運籌帷幄的,是那些謀士。” “和百姓,沒多大關系。” “這你就說錯了。”朱元璋道,“咱只問你一句,那些上陣殺敵的的士卒,沖鋒的將軍,運籌帷幄的將士,他們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穿衣?” “將士天天在打仗,他們沒時間種莊稼,他們的吃的穿的是從哪里來的?” “歸根結底,其來源,還不是那些親自耕田種地的農民?” “說句難聽的話,士卒一天不吃飯,都掄不起刀槍。” “所以你說大明的建立,和百姓完全沒關系,是徹底的謬論。咱告訴你,任何王朝的建立,都和百姓息息相關,是天下百姓選擇的結果。” “當年,要不是咱的隊伍,對百姓秋毫無犯,咱的隊伍不會一路高歌猛進。” “百姓把咱看做了是他們的希望,若非如此,你覺得咱能征到軍糧,得到軍餉?得民心者得天下,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張士誠和陳友諒為什么沒有奪得天下?” “除了指揮失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隊伍,每到一處地方,百姓都紛紛躲進深山,一粒糧食都不給他們。” “甚至,還會遭到百姓的襲擊。” “所以與其說是咱和諸位朝堂諸位功臣,共同建立的大明,還不如說是咱和諸位功臣,還有天下百姓,一起建立的大明王朝。” “如果大明王朝建立后,就把百姓的功勞拋到一邊,這就叫做忘本。” “所以咱說,大明的建立,天下每一個百姓,都有功勞。” “并不是,只有列位有功。” “大軍出征之際,將士們在吃苦,百姓們同樣在吃苦。爾等征戰沙場辛苦,百姓就不辛苦了?他們本來就受到元朝的壓迫了,還要把僅剩的口糧,拿來支持你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