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聽說,暹羅、扶南、蒲甘、柔佛等南方諸多盛產糧食的小國的百姓,也都是我華夏子孫。”汪廣洋道,“因此臣建議,也用對付倭國的老辦法,讓他們也認祖歸宗。” “然后把那一大片地方,劃歸為大明的一個或者幾個行省。” “他們本來就是華夏子孫,讓他們認祖歸宗也是理所應當。”劉伯溫道,“暹羅國的國主姓李,李不是我中原的大姓是什么?” “另外其他幾個小國,也都有中原文化。” “而且據歷史記載,以前的這些小國都和中原王朝多有,文化經濟交流。他們的文化深受中原王朝的影響,所以歸根結底,他們只是我們大華夏的一個族。”宋濂道。 “據史記記載,西南地方的百姓,屬于九黎部落,是蚩尤的后人。” “他們的根,就在我們中原。” “所謂黎民百姓中的‘黎民’,指的就是他們。” “這些小國,以前就是我們的藩屬國。” 聽到朱皇帝有出兵南方的意思,群臣便開始順著皇帝的意思說話了。 要是在以前,那些文官的,是極其反對皇帝征戰的。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儒家文化已經被徹底清除,他們也逐漸適應了皇帝的風格。要說朱元璋,對大明的疆域廣大,還是有很大渴求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奪取燕云十六州,不會征伐烏斯藏。 不像宋朝那些皇帝那樣,喜歡偏安一隅。 說到底,這就叫做雄才大略。 而且也符合以道立國,狼行千里吃肉。 “很好,很好,沒想到列位臣工,這次居然和咱的想法一致了,這點讓咱聽了十分欣慰。”朱元璋看到群臣的反應十分滿意,道。 “要是在以前,你們這些文官一聽到咱要打仗,就站出來集體反對,強烈反對,甚至死諫,讓咱頭痛不已,恨不得將其斬之而后快。” “現在好了,滿朝文武上下一心,都支持咱對外發動,正義之戰。” “簡直是空氣為之一新。” “皇上,以前臣等都是受到了儒家‘假仁假義’的蠱惑,因此才反對對外征戰。”群臣說道,“現在儒家這個毒瘤被清除,臣等已經幡然醒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