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愿意過去的,給與他們優厚待遇。” “此外,高麗行省,扶桑神國,目前不是我們的地盤嗎?把高麗,扶桑的年輕女人,遷徙到遼東去,幫助那些開墾荒地的軍士,鼓勵他們結婚生子。” “再把中原地區的百姓,遷徙到高麗,扶桑神國去。” “讓這幾個地方的人,不分彼此。” “遵旨!” “此外,要大力鼓勵百姓們生兒育女,大明只有兩萬萬百姓,還是太少了。”朱元璋又道,“人口生育多了,到時候也可以向遼東遷徙。” “皇上,生育之事就不用鼓勵了,大明百姓,是最喜歡生育的。因為家族觀念,四世同堂的觀念,深入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汪廣洋道,“只要他們的生活過得去,他們就會積極生育。” “不知皇上發現沒有,只用了五年時間,大明的百姓就由原來的三千萬,增長到了兩億。” “當然,這一切都歸功于皇上的惠民政策。” “讓百姓敢生,而且生得起。” “目前大明百姓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有五六個孩子。要不是夭折太多,孩子會更多。” “讓稷下學宮的醫家,加大力度培養出一些岐黃圣手來,然后深入民間降低夭折率。”朱元璋道,“我大明本來就是以道立國,黃帝內經,原本就是黃老之學的基礎著作。” “讓每個私塾,都開設黃帝內經課程。” “遵旨。”劉伯溫道,“臣回稷下學宮之后,立刻督促農家,醫家辦理此事。不過現在大明的民間私塾,已經在從小學習《黃帝內經》了。” “這是好事!”朱元璋道,“不要擔心學黃帝內經的人太多,將來的病人不夠。” “所謂學無止境,《黃帝內經》里面記載的學問,不止是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是養生。全國學習黃帝內經,大明的子民壽命會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大明的老人很少,四五歲的垂髫孩童,占人口的絕大部分比重。”戶部尚書茹太素道。 “太好了!”朱元璋大喜道,“全國的孩子多,大明的希望就大。” “我大明王朝,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王朝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