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就相當于,一個千萬富豪,說自己沒錢一樣。就相當于一個大善人,說自己不善良一樣。一個大學問家,口口聲聲說自己沒學問一樣。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 畢竟,越是標榜自己什么,就越缺少什么。 反之亦然。 這就叫做格局。 越是有學問的人,就越覺得自己的學問還不夠,因為他們站得更高,看的更遠。他們面對的是更廣闊的天空,他們也是真的覺得自己學問不夠。 真正善良的人,會覺得自己不夠善良。 只有偽善的人,才處處標榜自己做了什么什么好事。 只有生活在井底的蛙,才會覺得自己學問很高,已經完全了解這個世界。 不過好在,現在的大明百姓,已經基本上跳出了儒家這口深井。 …… “那么秦先生覺得,那些話才是真正的精神標桿呢?”朱元璋問道。 “第一,是生命的覺悟?!鼻赜畹?,“生命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并非達官貴人的專屬。販夫走卒都和其他人一樣,有平等的生命?!? “只有覺悟了生命,人們才能活的更幸福?!? “是所有人幸福,天下大同的幸福,而不是只有一小撥人幸福?!? “橫渠四句是專屬于讀書人的豪言壯語,毫無營養的浮夸之言,。而而生命的覺悟,是關系到千千萬萬,生活在天地間的所有人?!? “二者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語?!? “何為生命的覺悟?”朱棣問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