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稷下學宮!?”群臣聞言,同時驚呼起來。 “稷下學宮,已經是一千多年前的東西了。”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座官辦高等學府,是世界最早的社會科學院,智庫。曾經容納了當時的諸子百家,幾乎所有的學派: 道、儒、法、名、兵、農、陰陽…… 其中的賢才共有千人之多,著名的學子包括孟子,鄒衍(陰陽家創始人),申不害(法家創始人之一)、田駢、慎到、荀子、尹文子,絹子、鄒子…… 其中的學術討論盛況,蔚為壯觀。 稷下學宮的存在,直接讓當時的齊國發展壯大,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不但是當時天下公認的禮儀之邦,和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最大的軍事強國。 諸子當中尤其是荀子,當了三任稷下學宮的校長(祭酒)。 華夏學術思想史上那場唯一的、蔚為壯觀,且是曇花一現的“百家爭鳴”,就是以稷下學宮為中心。 后來昏庸的齊憫王繼位,不聽眾賢士的諫言,賢士們紛紛離開,稷下學宮名存實亡。再后來齊國被燕國所滅,稷下學宮退出歷史舞臺。 “稷下學宮,才是真正的廣開言路。”見群臣沒有說話,或者是想不出什么理由來反對,朱元璋便開口道,“才是充分的發揮了,我炎黃子孫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 “稷下學宮之所以消失,并不是因為它本身不行,而是齊憫王的昏庸。” “從他那個‘憫’字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昏聵和無能。” “后來稷下學宮的輝煌之所以沒能再現,是因為后來的皇帝太自私了,都不想和百姓共天下。因此他們只推崇對他們有利的儒家學說,斬斷其他學說的言路。” “我華夏子孫的智慧,在先秦時期開啟過一次,那就是百家爭鳴。” “此后一千多年,都被封印著。” “而這個封印,叫做儒家思想。以仁義禮智信,忠君,蒙蔽百姓之心智,以馭民五術讓他們疲于生活,飽受屈辱,而無暇他顧。” “而咱這次,就要打破這個千年封印,啟炎黃子孫之偉大智慧。” “因為咱,是唯一一個,想真正與百姓共天下的皇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