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翰林院,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聚賢館。 旨在招納天下賢才,為當時的吳王打江山,又叫禮賢館。后來朱元璋奪得天下之后,改為翰林院,負責科舉取士編撰史書起草詔書等事宜。 里面匯聚的是一群天下人當中的精英——讀書人。 衍圣公,程朱二位的后人,受天下讀書人源自骨子里的遵從和敬仰。所以他們一來到應天府,翰林院的官吏就紛紛遞上拜帖,前去拜會。 并悄悄送上金銀,二八美人,文藝少女。 在文壇上地位低的,還沒資格見他們。 之后文壇名人們在沒有皇帝的旨意之下,就恭恭敬敬的把他們請到了翰林院。 到了翰林院,三人高高在上,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指點著翰林院里的天下讀書人。 而翰林院的一眾官員,則是猶如乖巧的學生一樣,恭敬聆聽他們的教誨。 程頤的后人程樂山,朱熹后人朱元典,二位大儒皆是六十多歲的老者,也都是一身儒雅,讀書人的清高氣節。混在穿著朝廷官服的,翰林院的一眾官員當中,鶴立雞群。 “臣等,參見皇上!”翰林院的官員見皇上到了,立刻全體下跪參拜。 而朱元典,程樂山二人,則是立而不拜。 他們看到朱元璋親自來見自己,就知道衍圣公已經把他給說動了。 而他們三個,是來教皇帝馭民之術的,是他的老師。 世上哪有老師拜學生的? 而且如果他們也拜了,豈不是和那些在朝堂上為官的,俗氣讀書人一樣了?他們都是根本不屑入仕,不屑與普通人同流合污,高高在上的隱士、高人。 “你們二位就是程朱的后人?”然而朱元璋卻一點也沒生氣。以他之前經歷過的那些,二人區區一個不行禮,又豈能讓他動怒?淡淡的問道。 “臣等,見過皇上。” 程樂山和朱元典,只是微微向皇帝拱了拱手。 他們都自稱是臣而不是草民,是因為他們也都是有爵位的。 程朱后人,世襲五經博士。 不過他們也都和衍圣公一樣,只有爵位,一般情況下不得參與朝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