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鄭士利,你繼續說。”朱元璋道。 “其三,朝廷執法,必須要有明確的律條。而大明律中,并未有針對空印的律法。各級官吏一直都是這么做的,并不知道用空印有罪。一旦對其治罪,恐不能服人。” “朝廷雖并未有專門針對空印的律條,但有稅賦錢糧交接的律條和規章流程,為何各級官吏不按律條辦事,偏要搞一個空印出來?”朱元璋道。 “這臣就不知道了。”鄭士利道。 “就讓咱替你說了吧。”朱元璋道,“他們這是為了方便為自己從中牟利。” “其四,朝廷培養一個合格的官員很難,能位至郡守、知府的官員,都是數十年培養所成,這些官員并非草菅可割而復生。”鄭士利又道,“所以,臣懇請皇上從輕處罰那些涉案官員。” “合格的官吏需要數十年培養?”朱元璋笑了,想起秦宇之前說的話來,當官不是什么高端的技術活,冷冷道,“蕭何幫助劉邦處理內政的時候,他經過了幾十年的培養?李善長遇到咱的時候,他只是個教書先生,剛跟著咱就能把內政處理的很好,他也經過幾十年的培養了?” “徐達當年只是個農民,也沒有經過任何培養。他剛領兵的時候,就能百戰百勝,之后更是一步一步成長成為能征善戰的名將。” “所以,培養之類的話就不用再說了。我大明,永遠不缺能勝任郡守,知府的人才。就連像蕭何,李善長這樣的人才都不缺。” 群臣聞言,全都沉默下來。 心中怦怦直跳,惶恐不已。 大家都明白了,皇帝之所以現在不動他們,并不是因為不敢動,動了他們朝廷就運轉不了。而是在給他們面子,念在他們跟隨皇帝幾十年的份上,給他們留一條退路。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們并非空印案的主謀,只是知情而已。 如果他們是主謀,恐怕來之前就已經完蛋了。 大明人才很多,缺了誰朝廷都可以運轉,唯獨不能缺少的只有皇帝。 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個沛縣就能出蕭何,樊噲,一個鳳陽就能出徐達,常遇春,單安仁這樣的人才。皇帝若是將他們罷免或者殺了,能隨時隨地找到頂替他們的人。 只要皇帝有識人之明,全國數百個縣,就能提拔出數百個蕭何。 “劉伯溫!”朱元璋冷聲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