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時三國演義還不那么出名,并沒有成為四大名著,所以羅貫中的態度,是虛心求教。 “對于《三國演義》這種名著,我只能說說自己個人的看法。”秦宇道,“一部作品寫出來,本來就是要給后世之人評價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諸葛亮。” 歷史名著?羅貫中聞言心中激動不已:在學究天人的秦先生眼里,我的拙作竟然是名著?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戰爭場面,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得讀者好像跨越了千年,親臨當時的古戰場。尤其是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 “在《三國演義》寫成之前,人們對三國那段歷史并不熱衷。《三國演義》一出,它塑造的一系列三國人物,便在我國已家喻戶曉,婦而皆知。” “它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也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 居然……有如此高的評價? 羅貫中聞言身軀微微顫抖起來,他還不知道,他寫的這部小說,將來會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真的有這么好嗎?朱元璋側頭想道,既然先生對他的書評價這么高,那就全國大規模刊印發行好了,先生說好那就是真的好。 至于施耐庵的《水滸傳》,因為描寫的壞人太多,已經被禁止。 師徒倆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不過,還是有些不足之處的。”秦宇道,“比如說,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是一代名相不假,但把他吹成了能呼風喚雨的神仙,就太過了。” “以至于有好多人,抓住這一點不放,借此攻訐丞相。” “其實諸葛亮一開始的隆中對,就有對局勢的誤判。千里之遙分兵兩處,失敗那是必然。” “隆中對的意思是從荊襄和益州兩處出兵,夾擊曹操。孫權又不傻,在關羽從荊州出兵的時候,肯定會在背后出兵偷襲的。” “其次是貶曹捧劉。曹操實際上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為華夏安定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縱觀整個三國,能領兵打仗且留下詩文以傳后世的,就只有曹操和諸葛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