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梅之煥之前在甘肅抵御蒙古,頗有戰功,在軍中比較有威信。他也知道士兵的苦,但不鎮壓又不行,于是設計殺了四個組織嘩變的士兵,宣布其他的人無罪。” “梅之煥想出來的計策是:把一個燒餅扔到地上,嘩變的士兵王進才因為餓急了,便低頭撿餅吃,于是官兵趁機將他砍死。官兵從王進才身上一文錢都沒搜出來,就連王進才身上穿的衣服褲子,都是他剛剛從被他殺死的周把總的尸體上扒下來的。” “按照崇禎制定的期限,甘肅兵得每天走五十公里,左右是個死這話一點都不假。大冬天的,帶著武器裝備每天走五十公里路,缺少食物缺少衣服又露宿,最可恨的是還不給錢。” “這些士兵居然能堅持從張掖走到定西600公里才嘩變,而且嘩變之后竟然還有人愿意去勤王。這得是什么樣的福氣才能有這么好的兵?” “這已經不是不把士兵當人看的問題了,甚至沒拿士兵當牲口看,哪個農民舍得這么用自家的牲口?” “梅之煥帶著甘肅兵歷盡千辛萬苦抵達京城之后,崇禎大怒,因為他遲到了,將他罷官。許多甘肅兵一哄而散,很多都參加了農民軍。” 人群聽了秦宇講的這個故事,集體沉默了。 崇禎的刻薄寡恩,可見一斑。 “總結起來。崇禎有五大操作錯誤。”秦宇道,“一是殺魏忠賢二是殺袁崇煥,三是剿滅李自成半途而廢,四是對待外患皇太極的時候戰和不定。五是刻薄寡恩殺了很多武將,自毀長城。” “不過,這些都是表象。” “先生,既然這些都是表象,那么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朱標問道。 “還是我以前給你們講的封建貴族。”秦宇道。 “沒有封建貴族惑亂朝綱,需要一個大奸臣魏忠賢去平衡他們?沒有封建貴族攫取大量財富,朝廷有錢有糧隨隨便便就能招募百萬精兵,需要去單靠一個袁崇煥?” “錢糧軍餉足夠,吳三桂都能擋住女真。如果有錢,大明上下,隨隨便便能找出幾十個,能力挽狂瀾的人。” “朝廷有錢了,剿滅李自成就不會半途而廢,甚至連起義都不會發生。” “另外在外患方面,如果朝廷有錢,傻子皇帝都知道直接滅了他們就行,根本不會在戰和上猶豫不決。” “至于崇禎殺很多武將,也都是因為在缺少糧餉的情況下,他們戰事不利所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