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那外患建州女真,回去之后,咱就先把他們滅了再說。” …… “總而言之,瘟疫,天災,農民起義,女真虎視眈眈,這些都讓崇禎難以有作為。”這時候,講臺上的秦宇,繼續講述起來。 “崇禎雖然已經很努力的在挽回局面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沒錢沒糧,讓當時的情況無法逆轉。” “當然了,大明的亡國,不僅僅是老天爺和他父兄祖輩的過錯。” “他崇禎作為一國之君,還是有責任的。” “老師之前已經說了,這人只適合當一個享樂的王爺,不適合當皇帝。既沒有接受帝王術的教導,也沒有老祖宗朱元璋實踐出真知。” “雖然他勵精圖治,不邇聲色,卻沒干出什么漂亮事。” “小學水平去做高等數學題,頭皮都撓破了,卷子都寫滿了,答案都寫到卷子背面了,結果全是錯的。” “1627年,只有十七歲的少年天子朱由檢初登大寶。一上臺他就把大哥的求情拋到腦后,殺了魏忠賢,剿滅閹黨。肅清朝綱,真是意氣風發。” “魏忠賢是什么人呢?少年時因吃不起飯,不得已對自己揮刀,入宮當了太監。因一直伺候的主子當了皇上,身份便水漲船高。” “后來隨著木匠皇帝偏愛木工怠慢朝政,秉筆太監魏忠賢便專斷國政。大權獨攬,位極人臣,江湖人稱九千歲。后來朝堂上還形成了只知道有九千歲,不知有皇上的局面。” “崇禎皇帝這一操作,頗有點康熙十六歲擒殺鰲拜的味道。” “這樣的權臣殺的好!”朱元璋聞言,脫口而出。 “崇禎皇帝,一上來就做了件漂亮事!”朱標等皇子說道,語氣中不無贊許。 “只有十七歲就能做出這樣的大事,把朝政大權從權臣的手中收了回來,也算是有作為了。”馬皇后道,“可是先生為什么說,他沒干出什么漂亮事呢?” “他殺魏忠賢這件事就不漂亮,甚至是個錯誤。”然而秦宇卻搖了搖頭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