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臣也請戰。”這時候,又有一人站了出來,是朱文正。 朱文正戰功卓絕,但卻有點自持軍功。 朱元璋擊敗陳友諒之后,他仗著洪都保衛戰的功勞,便立刻想要封侯拜相。 當然這也怪不得他,取得了洪都保衛戰那種功勞,換誰都容易飄。 結果朱元璋并沒有給他,當時的他還只是吳王,給手下將領封侯?名不正言不順的。 他當時心中是這么想的,你想要封侯封王,至少也要等到咱當上了皇帝之后再說吧。你還是咱的親侄兒,咱成就大業之后還會虧待你不成? 朱文正是朱元璋二哥的兒子,是他的親侄兒,而不是什么義侄。 結果朱文正當時就等不及了,心生不滿,想要投靠張士誠,被朱元璋抓了個正著。 朱元璋念其卓絕的戰功,加上愛惜人才,像朱文正這種人才是一把鋒利的戰刀,所向披靡,甚至有點像‘神器’,毀掉的確太可惜。 便沒有殺他,只是把他軟禁起來。 后來朱皇帝和秦宇一頓接觸,有了開疆擴土的念頭之后,就更不想殺他了。 現在的大明,不但不是兔死狗烹,清算武將的時候,反而是需要大量用到杰出的軍事人才。 讓他們為大明開疆擴土,建立千秋霸業。 于是,朱元璋又把朱文正給放了出來。 通過幾年的磨煉,朱文正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已經變得成熟了不少。 在朱元璋看來,朱文正洪都保衛戰是大功,反叛是大過。 功過相抵,便沒有給他任何爵位,就連一個伯爵都沒有給他。 不過還是準許他留在朝堂上,參與一些軍事決策。 朱文正十七歲時投奔朱元璋,洪都保衛戰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 除了洪都保衛戰之外,此前的戰功也是無數,卓越才華讓人側目。如果不是對他能力的信任,朱元璋絕對不會把他安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只不過因為洪都保衛戰太過輝煌,才掩蓋了他以前的功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