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學子們的戶籍都查明了嗎?一定要西南的,千萬不要讓別的地方的學子混進來。”朱元璋道。 “已經全部查驗,沒有冒充戶籍的。”劉伯溫道。 “嗯。”朱元璋點點頭,對于這件事情他還是相信的,如今西南三省在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當地的學子即使考中了功名也沒有任何特權,除非是傻子才會冒充西南戶籍。 學子冒充西南戶籍的少,百姓冒充的就多了,因為百姓的生活好了。 甚至在別的行省,還產生了專門改西南戶籍的地下生意。 “此次恩科就由你劉伯溫做主考,畢竟你在學子們當中名望最響,高啟做副主考。”朱元璋道。 “臣遵旨,謝主隆恩。”二人聞言頓時大喜。 大明自從開國以來,只舉行了兩次恩科,兩次的主考副主考都沒有輪到劉伯溫和高啟,讓他心中怏怏不樂。 畢竟他在學子心目中是儒學大家,如果連主考副主考都當不上,也太沒面子了。 而且大明首次恩科的主考還是李善長,更讓劉伯溫和高啟心中不開心。李善長當初沒有考上元朝科舉,而他倆都是元朝的進士。 他們兩個考上了進士的,被一個名落孫山的壓在頭上。 現在朱元璋讓他們兩個當主考,正是他們揚眉吐氣的機會。 此外,主考和副主考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學子們在考取功名之后,一般都會去兩位主考那里,自稱是學生,稱他們為老師。 也就是說,這一屆恩科選拔出來的文官,以后就是他的門生,是和他們一黨的。 這是籠絡文官的好辦法。 而朱元璋之所以用他們兩個當主考,是為了平衡。他本來就想提拔西南的官吏,將來好在朝廷上和淮西黨抗衡,方便在全國推行攤丁入畝。 所以這次的主考人選,首先就把李善長、胡惟庸排除在外。 “此次西南恩科,有出名的學子嗎?”朱元璋又問道。 “有。”劉伯溫道,“羅貫中,和施耐庵,都是名動天下的學子。”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