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群臣聞言,也都認真的聽了起來。寶鈔貶值的現(xiàn)象時常出現(xiàn),他們一直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道理很簡單,我們把一個國家比作一個封閉的村子,不能和外界進行交易。村子每年生產(chǎn)的糧食是個定數(shù),假設(shè)只有一百石。”沈萬三說道,“如果村里印的寶鈔只有一百兩銀子,那么一兩銀子就能買一石糧食。如果印了一萬兩,那么就需要一百兩才能買到一石糧食。” “原來如此!”朱元璋和群臣聽了,頓時都明白過來。 這個道理說出來很簡單,但此前就是沒人懂,窗戶紙沒被捅破,大家都被蒙在鼓里。一旦被捅破了,人群又會覺得連稚子孩童都能明白。 歷史上朱厚照就是因為不懂金錢貶值的原因,全國收集銅器,然后融化大規(guī)模鑄幣,讓百姓苦不堪言,而他還洋洋自得以為自己為朝廷賺了大錢。 “寶鈔不能印多不能印少這點很重要,因為這關(guān)系到百姓對寶鈔的信任程度。如果百姓對寶鈔不信任,那么寶鈔就名存實亡了。”沈萬三道, “而經(jīng)常進行幣改,也會給朝廷和百姓帶來巨大影響。” “此外,進行海外貿(mào)易,就相當于把村子對外開放,可以購買別村的糧食了。在這個時候,剛才那個村子,就可以通過改變印刷寶鈔數(shù)量的方式,大發(fā)其財。” 居然還有這種操作?人群聽得是傻了眼。 果然是奸商啊!群臣心中想道,此人的奸猾超出了我等想象!如果不是他說出來,估計在場的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知道。 通過改變匯率賺取逆差,雖然沈萬三并不知道這個名詞,但他已經(jīng)實操過了。此前就有一個海外行商,在他的忽悠之下接受了洪武寶鈔交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