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咱給你們說說,咱的第三條治國之策。”朱元璋道,“國內的銅鐵嚴重不足,銅礦不夠鑄幣,導致咱的洪武通寶不能再用,不得不啟用洪武寶鈔。” 朱元璋從懷中取出一張洪武寶鈔來,長三十三厘米,寬22厘米,簡直就是一張A4紙。 價值一貫,也就是一兩銀子。 心中一動,準備給沈萬三一個表現的機會,道:“列位臣工,你們誰能說出國家到底是用銅本位好,還是銀本位好還是用寶鈔本位好?其各自的利弊又在哪里,要說出具體原因。” 停了停道,“咱只想聽到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如果只是粗淺的言論或者老調重彈,就不要出來獻丑了。” 李善長本欲上前稟奏,聽到皇帝后面的話,又退了回去。 寶鈔提舉司隸屬于中書省,鈔紙印鈔二局和寶鈔行用二庫,都是他在管。如果李善長對本位幣有深刻見解的話,朝廷也不至于由原來的洪武通寶改成洪武寶鈔。 而且用了洪武寶鈔之后,一貫錢能購買到的糧食還每年都在變。 “稟皇上。”這時候沈萬三站出來道,“銅本位和寶鈔本位各有優劣,天下以百姓人口最多,普通百姓每年的收入大約在三四兩銀子左右,也就是三四貫錢。中等農戶年收入二十兩銀子,也就是二十貫錢左右,因此使用銅本位方便百姓之間交易。” 沈萬三對個階層的購買能力那是了如指掌,道:“不過我大明的銅礦很少,皇上此前為了鑄更多的洪武通寶,還收集各家各戶的銅器,導致百姓……有一些怨言,因此改用洪武寶鈔。此外銅可鑄造洪武大炮是重要的軍需物資,因此不適合大規模用銅鑄造錢幣。” “因此臣建議皇上使用寶鈔做本位,舉國上下都用寶鈔。不過為了方便在百姓之間流通,要用更小面額的寶鈔。此前的洪武寶鈔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一貫等六種,面額太大對百姓不適用。如果能增印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的洪武寶鈔,那么百姓就無需使用洪武通寶。” “此外,為了方便商戶和朝廷使用方便,可以增印十兩,二十兩,一百兩,一萬兩的大額寶鈔,徹底杜絕銅錢和銀子的使用。如果沒有大額寶鈔,一貫錢就價值三斤銅幣,家財萬貫,得有三萬多斤銅。就算是用銀子也很重,不方便攜帶和進行交易。” 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太大,百姓用銅錢方便一年半載都見不到銀子,而有錢人用銀子方便基本不用銅錢。這樣就沒法做到全國統一,各個階層之間就形成了斷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