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歷代皇帝,的確很重視名聲,想要流芳千古。”秦宇道,“歷代皇帝的謚號中,美謚有武、文、宣、明睿景,平謚有如懷悼哀閔思,惡謚有厲靈煬等等。” “是啊,皇帝誰還不想得到個美名呢?”朱元璋道,“咱覺得,仁宗這個謚號,應(yīng)該是最好的吧。”看樣子是有點羨慕那個仁字。 “仁宗有什么好的?”然而秦宇卻有些不以為然,“古代皇帝當(dāng)中,武帝是真的‘武’,仁宗是否真的‘仁’,就有待商榷了。” “此話怎講?”朱元璋問道。 “仁宗只是對文官集團好,于是一群文官便在史書上對其歌功頌德。就連《史記》中都摻雜了司馬遷的個人情感,更何況是后來的史書?” 皇帝對文官集團好,史官就給他一個仁宗的謚號。 史官還會為他編出一系列‘勵志小故事’。比如說看到百姓吃不飽會流淚;文官進諫唾沫星子都飛到他臉上了,他自己抹干凈了繼續(xù)聽…… 這些小故事一聽就是文官集團編的,什么唾沫飛到臉上自己抹干凈,還不是為了教育以后的皇帝要對進諫的文官好一點,不要殺了他,不要誅了他的九族。 所謂的仁宗,就是皇帝把文官的地位抬的很高,皇帝對文官言聽計從,把文官當(dāng)老師供著。然后文官就成了社會上最上等的人,至于百姓的死活,文官才懶得過問。 比如最著名的宋仁宗。 宋仁宗時期,對外連敗與西夏。對內(nèi)饑民遍地,餓殍遍野,爆發(fā)了數(shù)十次農(nóng)民起義 范仲淹、富弼在這時候?qū)嵤└母铮稳首趯Χ搜月犛嫃摹v代的封建王朝,若非社會矛盾激發(fā)道不可收拾,是絕不會主動變法的。 明仁宗朱高熾之所以得到一個‘仁’字,是因為他老爹朱棣一死,他就立刻把楊士其,蹇義從大牢里放出來,三人抱頭痛哭,然后重用都是文官的三揚。 于是文官集團就給他編了一個故事,說明仁宗見到山東災(zāi)民,痛哭流涕。 而事實上,就是這個朱高熾,中斷了鄭和下西洋,燒了鄭和積累下來的寶貴航海資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