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朝上國,物產豐盈,本不必與外夷互通有無的思想,在古代皇帝中很普遍。 “華夏的古代皇帝看其他國家,眼神就像億萬富豪看一群乞丐,就像一位大儒,看一群文盲。”秦宇道,“盲目自大啊!” “謙受益,滿招損。”馬皇后道,“盲目自大向來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們剛才說到要大量掠奪海外的金銀和資源……”秦宇道,“這樣還不夠。” “還不夠?”朱元璋瞪大雙眼。 “是的。”秦宇道,“還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藩屬國。” “金銀雖然是最穩定的,也是全世界都流通的貨幣,但畢竟沒法填飽肚子。所以要在海外建立藩屬國,組織當地的居民生產糧食,開采金銀礦。” “然后把糧食運回來,把金銀運回來,把一切重要的資源都運回本土。” “藩屬國沒有這些重要資源,就沒法反抗宗主國。” “另外,每得到一個藩屬國,就把這個藩屬國作為貿易前哨,和戰略要地。” “正該如此!”朱元璋道。 “中原王朝每在海外建立一個藩屬國,就派遣一批讀書人過去,教他們華夏的先進文化。”秦宇道,“雖然我們不能盲目自大,但也要承認,在古時候,我們的文化還是高于絕大多數海外小國的。很多海外國家,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體系都沒有。” “當年的英吉利在海外建立了大片的藩屬國,結果卻沒有保住。”“那是因為英吉利的文化底蘊不足,他們只有幾百年文化,太單薄的文化底蘊,沒法凝聚藩屬國的人心。” “如果是我們華夏的王朝去建立藩屬國,然后教之以五千年的底蘊文化,效果會大不一樣。” “當年我們有很多炎黃子孫流落到海外,沒有封建王朝的加持單憑他們一群人,都能建立馬六甲,淡馬錫這樣的炎黃國家。” “華夏文化的同化能力,是全世界最強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