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們再把一個社會,比作外界大自然。種田的有點像那些植物生產者,不司生產的管理階層是消費者,那么商人就有點像分解者。” “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地體現自身的分解作用,把復雜的有機物質逐步分解為,植物可以吸收的無機物。” “分解者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商賈也是百姓和管理層之間的橋梁。其分解酶就是一樣東西——錢。” 秦宇這最后一個比喻,二人都沒有聽懂, 都瞪大了雙眼:太深奧了! 雖然沒有聽懂,但他們還是明白了商賈的重要性。 商賈,其實并非像他們之前想象的那樣,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 “看來,歷朝歷代重農抑商,是錯誤的。”朱元璋道。 “你現在才知道啊。”秦宇道,“看來你的古代史水平,也不怎么樣嘛。”心想陸家村的落后導致他認知的落后,外面隨便找個人,都知道古代重農抑商是不正確的。 “鄙人不才,以后還得向秦先生多多請教。”朱元璋道。 “請教不敢當,大家談論著玩而已,打發無聊的時間。”秦宇道。 “剛才我們說到拓展海外市場……”朱元璋提醒道。 “是的,古代拓展海外市場,可以極大緩解人口過多糧食不足的問題。”秦宇道,“讓商人從國外購買糧食過來,把絲綢瓷器等產品賣出去,這樣一下就把社會給盤活了。不但增加了和世界各國的生活文化交流,還可以從呂宋島,引進高產的紅薯過來。” “紅薯可是一個高產,且營養豐富的農作物,有了這東西,百姓不怕吃不飽。” “閉關鎖國的封建王朝就是一潭死水,死水遲早會發霉發臭。而開放貿易的王朝就是活水,讓清泉流進來,讓陳腐的水流出去。” “顯而易見,活水才能養得活魚兒。” “秦先生說的太對了!”朱元璋道,“能把一切的歷史問題,說的這么淺顯易懂,不簡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