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在日常巡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叫永寧村的地方,村中大部分人都會自已做瓷器,做出來的瓷器表面光滑,樣式精美,一看就技術很到家了。 這里竟然有一座規模不小的民窯,一打聽才知道,這永寧縣的人,家家戶戶用的瓷器都是從這窯出來的! 趙云璟和李長憶一合計,就給這窯投資,將窯擴大規模,這一擴大,就又多了幾千個工作崗位,而各個伴生行業也隨之而生,一時之間,嶺南熱火朝天,儼然變成了大梁國的熱土。 等周慕嬌的茶船古道以及嶺南水師成立起來時,嶺南的糧食產量連續三季成為全國第一,水果,水果制品,鮮花,鮮花制品等行業也是賦稅的大頭。 只用了一年半,趙云璟和他的推廣團,就將嶺南來了個大變樣,連李長憶這個安定王,也屢屢被人提及,提及之時,都是滿臉贊嘆,不少年輕的官員,都申請到嶺南來,一時之間,年輕官員的積極性整體被提高。 “趙大哥,這是帝京這三個月的第八封信了。” 都是皇帝親自寫的,目的是催趙云璟和周慕嬌回京,說是蘇首輔年底就要致仕,讓他快點回來,諸多事情要交接,沒有八個月都交接不完。 前三封皇帝還寫了不少客套夸贊之詞,后面就越來越不客套了,到了后兩封明顯,別說不客套了,簡直是不客氣了。 眼下這封只有兩個字:【速回!】 趙云璟問:“皇上身體如何?帝京什么情況?太子有何動作?十六王爺又在做什么?” 部下詳細作答,一切無異,最后才說:“皇后娘娘讓老夫人進宮教她種菜,去了有幾天了,聽說老夫人跟皇后娘娘一見如故。” 三個月寫八封信,如今還把趙大嬸叫到宮中去了,想來必是朝中有大事發生——難不成皇帝身體有恙,要比原計劃更提前一些禪位給太子? 趙云璟與周慕嬌目光一對,沒有猶豫,一邊派人給李長憶送信,一邊就出了京,竟是連行李都沒帶。 李長憶問孟婧婧:“王妃,趙云璟夫妻去得這么急,你覺得是不是京中出了什么狀況?” “王爺自已心里已經有答案,又何必來問我。” “畢竟你是王妃,本王所做的所有決定,都直接影響到你,王妃,我們榮辱與共。” “既然你說我與王爺榮辱與共,那我就斗膽請求王爺安心呆在嶺南,不管京中是否發生天塌的大事,王爺沒有旨意,就不該入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