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實際上,如果是陌生的動作指令,身體的執行率可能只有60%左右。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我們看著別人騎自行車,就是坐在車座上,雙腳用力踩踏板,雙手握住車籠頭掌握方向。 當我們坐上去,小腦發出指令,我們照做。 結果摔飛兩顆牙齒,鼻青臉腫的從地上爬起來。 媽賣批的,別人明明就是這么騎的啊!怎么我一騎上去就摔跤? 這只是身體對小腦指令無法完全執行到位的一個例子。 因為大腦只是通過視覺采集到了別人騎車的姿勢,然后經過分析,再把命令傳達給小腦。最終,小腦發出運動指令。 它卻忽略了平衡感。 直到我們摔了無數次以后,終于掌握了騎自行車的平衡感,這才能夠輕松駕馭它。 拿著手術刀或其它器械做手術,也是同樣的道理。 會因為受到心境、思想、平衡感、力感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無法達到大腦所想要達到的精準。 周燦聽完三種最常見的手術風格后,不禁陷入了沉思。 每種手術都有利弊。 選哪種更好,他一時難以委決。 “老師,這些手術風格能同時選兩種嗎?” 周燦問道。 “應該沒辦法,至少無數前輩都嘗試過,沒有一人成功。剛開始練的時候,三種風格的沖突并不是特別明顯。水平越高,沖突越厲害。到最后,水火不融,只能舍棄其它風格,保留一種風格。” 許醫生是過來人,他說不可以,自然有他的道理。 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當然了,你現在還只是打基礎,三種風格的基本功都可以練一練。三者雖然不能兼融,卻又彼此有著相互的影子。比如我的快刀風格,精和穩都是需要的。胡主任捏頭發、抬臂這些練習方式,你也可以練一練。都很有好處。” 許醫生居然沒有急著讓周燦選哪種風格了。 而是讓他把三種風格的基本功都練一練。 “快刀的基本功呢?是怎么練習的。” 周燦虛心請教。 看來以后下了班,除了在小白鼠身上做手術練習外,又多了不少事情。 這些高深的手術練習方法,也只有在圖雅這樣的大醫院才能學到。 金銘希的耳朵豎得筆直。 不肯放過許醫生說的每一句話。 這種學習機會,他還是沾了周燦的光。 平時的話,許醫生大概率不會教給其他人。 “快刀的基本功有多個練習步驟。剛開始的話,你可以練習切蘿卜。就兩個要求,速度越快越好,要保證切的每片蘿卜的厚度一致。這個就相當于同時練習快和精兩種風格的基本功。” 原來蘿卜除了用來練習縫合外與凋刻外,還有這個用途。 周燦聽著怎么都覺得有點像是學廚子,首先從刀功開始練習。 “你們練習切蘿卜時,最好左右手都要練習。有很多手術,更適合左手操作。還有就是左手的靈活性要高于右手。” 許醫生又提了一個要求。 關于左手要比右手靈活,周燦倒是知道一些。 這個秘密也只有學醫的人才知道。 很多人認為右手不但力氣比左手大,而且右手更靈活,其實屬于一種錯誤認知。 右手的力量大,是因為我們人類的生活習慣中,右手拎重物的鍛煉機會更多。右手比左手靈活,也是因為右手在生活中使用多于左手。 比如我們寫字用右手,拿快子用右手,打球也是用右手……右手使用的次數越多,身體對它的依賴度便越高。 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右手為主,左手為輔。 但是在醫學上,并不是這樣。 左手對應的其實是右邊大腦,右手對應的是左邊大腦。 兩半大腦是有明顯的功能區別的。 左腦決定人的邏輯思維,即理性的一面。而右腦則傾向于藝術思維,即感性的一面。 大腦的兩個半球具有一種合作關系。 左腦負責語言和邏輯思維,而右腦則做一些難以換成詞語的工作,通過表象代替語言思維。 經過科學研究發現,右腦包攬著人類生活所必需的重要本能和自律神經系統功能,以及道德、倫理觀念、宇宙規律等人類所獲得的全部信息。 左腦則儲存人一輩子所獲得的信息, 右腦更具創造性,左腦則相當于一臺程序嚴謹的電腦,較為機械的處理各種指令信息。 所以說,由右腦控制的左手要比由左腦控制的右手更靈活。 只是我們普通人很少去鍛煉它罷了。 “今天下班后,我就去菜市場買蘿卜來練習快刀。” 周燦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練習快刀了。 這種帶有強烈風格的手術基礎能力,不是經驗值系統能夠幫他的。 只能通過反復練習來獲取。 “我也去!下班了一起!” 金銘希跟著說道。 他現在似乎把目光瞄準了周燦。想要跟著周燦一起進步。 “金銘希,這段時間我觀看了你的手術能力,對你的天賦、心性都做了一個綜合評估。我認為你現在練習快刀的基本功是可以的,但是并不適合快刀風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