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明正式在東番設東番府,收歸福建管轄,不要問為什么設府,問就是東番人口不足五萬人,不需要大編制管理。 至于琉球國,額...大明北洋艦隊在那的駐軍比琉球國人口還多。 這些年,王宇一直在給東瀛那群在“戰國”時代的大名大量出口上好的膛線燧發槍,以換回大量的白銀,要知道大明烏斯藏、安南、北方草原三省的混編衛,現在都還不能全員換裝燧發槍呢! 東瀛“戰國”時期的大名戰爭的慘烈程度,已經遙遙領先同時期的西方,以及現在的大明。 王宇不會啥子高端戰法,只會人多欺負人少,用火器欺負冷兵器。 東瀛其實不缺白銀,這些源遠流向大明的白銀,反而能幫助王宇的一鞭法改革。 因為無論是稅和賦,都征收銀子了,那么大明肯定需要大量的銀子。 而大明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多的銀礦。 王宇知道以后東瀛銀子和南美洲的銀子大量涌入大明,會對大明金融造成沖擊,造成通脹,但現在大明的重點是缺銀子,先顧眼前吧! 到時候通脹,大明損失最大的反而是權貴階級,誰叫他們能存下最多的錢呢! 弘治九年 高句麗爆發了燕山君之亂,晉城大君李懌反正之后,而后給大明上表請封。 王宇當然是...不準... 雖然燕山君殘暴,扶著反對大臣的妻女的手,親自射死他們的父兄;荒淫,大朝的時候,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喝張綠水的...但他可是大明弘治皇帝親封的高句麗王。 怎么你晉城大君李懌除掉高句麗王,這才給大明送表請封。 你當你大明爹沒脾氣啊! 王宇把在皇宮當了近十年的老二王義放了出去,領著五萬遼東衛,十五萬北方備操軍,合計二十萬大軍入高句麗。 去為燕山君的五歲世子李芳果主持公道,順便協助這位五歲世子處理高句麗的國事。 老二王義在安南當過十年土皇帝,這次去高句麗做“協理大臣”,王宇倒是很放心。 沒多久,高句麗燕山君的五歲世子李芳果,在大明天軍的幫助下撥亂反正,掃除晉城大君李懌的一系叛逆,在此受封大明弘治皇帝的高句麗大王,重登大位。 二十萬明軍大軍則是留在了高句麗,其中五萬遼東衛隨王義駐守開京。 十五萬大明北方備操軍,則是分守高句麗境內各道,王義開始在高句麗各道征召二狗子,得兵十萬人,“協助”高句麗大王處理國政。 此后,高句麗開啟全面中化的時代開啟,正治、經濟、文化開始全面倒向中原文明,大批高句麗礦工和女仆被出口到大明境內。 王宇再三強調義子義女的財產繼承權,擺明了就是不讓大明大戶人家用大明人為奴為仆。 現在大明失田的百姓,能走的路也不止為奴為仆一條。 他們走投無路了,可以去皇莊當佃戶,缺點是地租貴了點,每年還得給公田,免費干三十天白活。 不想到皇莊民屯的百姓,那就背井離鄉吧! 他們只要去各府各縣的移民司辦事處報名,便可以被朝廷分配去邊疆,分十畝田,朝廷還提供一年的糧食以及種子和農具,像是真臘、哈密麓川等地,朝廷還提供外族女子為妻,有時還能給腌奴為仆,讓這些背井離鄉的大明百姓,體驗下翻身做主人感覺。 王宇琢磨著在過幾年大明國庫充盈的時候,還準備補貼這些移民一些銀子,以讓有故土情節的中原人走出去。 現在王宇的大明風華的主任務都(9/15)了,這意味著朱元璋的不征十五國,已經有九個小國都成了大明的領土,并且當地大明人口基數過半。 其實大明這些年滅掉的小國,不只有九個,像是東南亞地區,多得是一地一國的原始部落國家,只是系統不統計不征十五國以外的國家而已。 剩下的六個不征之國,也不是大明的實力打不下來,而是王宇手頭沒有那么多大明人口移過去,從而稀釋當地人口,讓大明人口在當地的基數達到一半以上。 弘治十年 經過十年的改革,一鞭法的效果總算是初見成效了,大明重新煥發出了活力。 這可不是歷史那個有些有名無實的“弘治中興”,畢竟一個文官給上謚號為“孝”的皇帝,你不能指望他做出多少實際的東西來。 就拿單單拿封建王朝的最重要的資源“丁戶”來說,弘治時期的在戶部魚鱗冊上的“公民”,居然比成化時期還少了兩百萬戶,這可就是有一千多萬人口,成了鄉紳地主家里不納稅賦的“私民”。 所以弘治中興能被推崇,大概是文官那時候日子過的好了,這才愿意不予余力的推崇弘治皇帝。 現在王宇只愿意拿人口、糧食儲備、生鐵產量的實際數據來看改革成果,而不是文官口中的什么齊王勤于政事,勵精圖治,大明天下已經是繁榮昌盛的景象。 大明現在其實有四大糧倉。 北方奴兒干都司的黑土地在王宇近三十年的堅持軍屯移民開墾下,已經成了大明的第二大糧倉。 第二個糧倉,乃是北方三省的肉食,王宇令人在青海湖大規模制鹽,把草原的牛羊變成干肉,運往大明境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