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弘治五年 大明用供養大明藩王皇室子弟的錢糧,全面鋪開了三舍法,推廣加了王宇私貨的新儒學。 不過曲阜的孔家,此時倒是成了反對三舍法的急先鋒。 于是... 錦衣衛開始拿著元世祖的起居注,暗中在大明各處宣揚,大肆質疑曲阜孔家的血統是不是被蒙元換種了。 反正真相是什么不重要,王宇想要把儒家這棵樹給重新嫁接一個“新儒學”的分支,自然要把主枝給砍了。 王宇砍曲阜孔家這主枝的原因也簡單,他們自己跳出來找存在感。 大明在山東曲阜推廣新儒學和三舍法改革的時候,北孔成了超脫于皇權(正權)之外的東西。 王宇推廣三舍法的新儒學,在曲阜有兩萬畝地的大地主衍圣公,居然公然號召天下讀書人不要輕信新儒學的歪門邪道,還帶頭打殺了在曲阜附縣鄉推廣三舍法,建立學堂的官吏。 奉天殿 難得今日十一歲的弘治皇帝上朝,正端正的坐在丹陛的巨大龍椅上,身旁有紀太后陪坐。 不過今日大朝,所有文武百官和皇帝都到齊了,但他們都不是正主。 沒一會兒。 一個戴著竹篾斗笠,披著蓑衣,左手拿著黃金竹子的簡陋魚竿,右手提著竹篾魚簍的老頭龍行虎步的走了進來,身后還跟著王義這個神色兇厲的紫禁城守備指揮使。 王宇走到奉天殿的丹陛之前,把魚簍和魚竿放下,有些不耐煩的看著下面的文武百官。 “他們不就是曲阜普普通通的一戶一家嘛?”王宇凌厲的眼神掃過下面的百官,歲月給他留下了一些痕跡,但不多。 現在王宇七十二歲,沒有皺紋,沒有駝背,依舊如同青年人那樣活蹦亂跳,除了那花白的頭發,沒人愿意相信,這大明權臣已經七十二了。 “鏘~” 王宇拔出老二王義腰間的佩的嶺南佛山用坩堝制鋼的戰刀,指向群臣。 “山東巡撫胡召何在?” 這位曾經在正統十四年,統御山東備操軍督十二營操練的胡召,協助老二入京打開通州、大興糧倉,為土木堡之戰立下大功的充總官兵,也隨著王宇的晉升,身份在大明水漲船高。 不過,現在胡召被王宇點名,卻是慌亂得不行,因為曲阜孔家打殺推廣三舍法建學堂的官吏,他在幕僚的建議下,并沒有及時作出處置。 而現在看齊王這拔刀的架勢,這氣要撒在自己頭上啊! 王宇提著長刀,身后的弘治皇帝被嚇得往龍椅后面挪了挪,還好紀太后小聲的安撫著他,才沒讓小皇帝哭出聲來。 “齊...王...小臣...小臣在此。” 胡召小跑到王宇站著的丹陛前,俯身大拜,顫顫巍巍的答話。 “胡召!我問你,殺死推廣三舍法官吏的兇手呢?” 胡召聽到王宇質問的口氣,知道這事不能善了了,頓時滿頭大汗,硬著頭皮回答。 “回稟齊王殿下,主犯孔府大管家孔仲利已押至天牢,其余...” “啪~”就在胡召還打算硬著頭皮給孔家辯解的時候,王宇直接一刀背抽在了他的臉上,眼中滿是冷漠,用低沉的聲音質問他。“你覺得本王是三歲的孩子,這么好騙嗎?” 胡召右臉已經腫起來,滿口是血,他知道此事不能善了了,當初只是一念之差,此時自己生死只在這位齊王一念之間。 胡召只得忍痛俯身大拜,以頭搶地,“微臣有罪!”然后不發一言為自己辯解。 “呼~” 王宇呼出一口氣,慢慢走到胡召身邊,杵著刀,蹲在他面前,然后緩緩開口。 “念在你正統十四年于土木堡大戰有功的份上,去真臘做個守備指揮使吧~” 對于那些規勸胡召放過孔家的山東布政使、州府縣的一眾大小官員。 王宇沒準備放過他們,主官處死,家屬貶為賤籍,移往北方三省充塞。 當朝廷和孔家起沖突,他們站在孔家一邊,這就決定王宇不可能對他們手軟。 王宇起身,掃視朝中文武百官。 “孔家殺了我大明的官,那便是十惡不赦的造反逆賊,你們拿的是大明朝廷的俸祿,不是他孔家的!” 雖然王宇已經很兇厲了,但三舍法推廣的區域和時間有局限,大多是朝堂上的百官都是八股取士,對儒家天然有好感,一大半還是跪下為曲阜孔家求情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