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麥麥安慰著飛飛:“豆豆不哭啊。” “麥麥姐姐,我們帶爺爺去看醫生吧。”飛飛想到自己摔交時,磕破點皮都很疼,腳實在走不了,肯定是受了很重的傷。 老大爺的拐杖都磨出光面了,顯然腿不是剛摔傷。 “大人們在跟爺爺奶奶們說話呢,他們會幫忙的,我們不要添亂。”麥麥摸著飛飛的頭安慰著。 “好。”飛飛擦了擦眼淚,小眼睛不停的向里張望。 外面的攝像機捕捉到了這一幕。 【孩子都哭了,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想到了我爸我媽,去世幾年了,但腦子里還是他們坐在老家門口等我回去的畫面】 【樓上,別說了,真難過】 【我們都說要走出大山,可是走出來后,誰來照顧大山里的老人,接出來嗎?那是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他們舍不得離開】 【讓我們回去發展,我們也做不到,大部分人都選擇了留在外面,哎……艱難的抉擇】 …… 幾家下來,沒有情況更好,只有更糟糕。 嘉賓們并不懷疑節目組的目的,反而感謝他們,讓自己看到了村子不遠處的另一種生活。 回來的路上,大家心情都很沉重。 一到家,李夢便寫了一篇文章,關于下午的所見所聞所感,公眾號推送后,點擊很快破十萬。 從她的描述里,大家仿佛看到了一群質樸的人,過著艱辛的生活,卻很樂觀,打賞通道直接更名為瀾外村。 李夢甚至建議大家可以帶孩子來體驗體驗,當然是現場得到村民的同意后,她才敢把建議寫在公眾號上。 晚上,孩子們再也不吵著吃大餐,而是表示,只想吃碗面或者喝粥。 這不是節目組的本意,人分三六九等,如果所有人都吃粗茶淡飯,也會造成秩序的混亂,那些稍微貴一點的食材還能賣給誰?他們只希望,大家減少浪費。 夏沫邀請了林晚包餃子,雞蛋韭菜餡兒的。 簡單又方便。 其他家庭知道后,都搬了凳子拿了面粉過來,要一起包餃子。 于是所有人都集中在了蕭瀟家的院子里。 小孩子們也加入了進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