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方華發(fā)怒,星展、星圖、萬華三家負責(zé)音樂板塊的老總,這才紛紛點著頭答應(yīng)。 其實,并非他們沒有夢想,也并非他們不想讓旗下藝人上關(guān)注度如此大的盛會。 可問題是,對手太強,自己手下歌手上去,真的很容易挨罵啊! 前幾年就是,除了陳菲兒等極少數(shù)超級巨星,其他歌手誰上三國歌會,誰就被罵。 所以每年歌會結(jié)束后,各家公司的公關(guān)團隊都得連續(xù)加班一個月起,來為自家藝人“洗白”。 方華說完三家公司,又對葛軍、錢均、齊魏三位理事說道,“你們?nèi)灰膊荒苤蒙硎峦猓髯远急仨毻七x一位。兩天之內(nèi),名單給我報上來。” 這次,葛軍回答得很痛快,“行,我肯定給你找一個好的!” 錢均和齊魏都納悶地看了他一眼,心想這貨怎么這么有把握? 不會是想推選他的弟子吧? 好家伙,這是把弟子往火坑推啊! 乾綱獨斷的方華,又把視線投向了范長青和文三行。 面對這兩個行走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他終于收了霸道的語氣,平和地說道,“范老,文三爺,說到底這次還是你們的任務(wù)最重啊!‘民族樂之光’這個環(huán)節(jié),高句麗這次派來的,就是他們的國家劇院團” 頓了頓,他又神情凝重地補充道,“而且,帶隊的還是他們那位國寶級的大師,樸昌勇!” 一聽到“樸昌勇”三個字,范長青和文三行兩人的瞳孔,就不約而同地微微一縮。 這個老對頭,他們太熟悉了。 樸昌勇是高句麗國家劇院團的音樂總監(jiān)、中央音樂學(xué)院的校長,在高句麗國內(nèi),有“國樂之父”的美譽。 和范長青、文三行一樣,樸昌勇一生致力于發(fā)掘和弘揚高句麗傳統(tǒng)古樂,并且大膽地將它們與現(xiàn)代音樂相融合,制作出一大批帶有明顯高句麗特色的音樂作品。 從雙方在國內(nèi)的地位上來說,范長青和樸昌勇是差不多的,都是國寶級,甚至出門都有軍方保護——文三行稍微低那么一點。 但是從國際地位上來講,如今的樸昌勇,卻是更勝范長青一籌。 盡管范長青也有在國際上廣受贊譽的作品問世,但是樸昌勇巧妙地利用高句麗流行樂壇在國際上的地位,“搭載”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樂,因而更廣為人知。 尤其是在這次全球巡演中,很多佳作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再一次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這對同樣致力于弘揚本國國樂的大師,本就是命中注定的對手。 而這兩年,樸昌勇在國際上的種種發(fā)言,更加重了這種“敵對”的氛圍。 以前的先不說,就說這次高句麗國家劇院團全球巡演結(jié)束后,樸昌勇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就深深地捅了范長青,乃至整個華夏傳統(tǒng)樂界一刀。 “高句麗的傳統(tǒng)樂器,大都是先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具有鮮明的高句麗特征,有一些甚至還傳到了周邊國家。 當(dāng)然,不可否認,我們也吸收了周邊國家的一切傳統(tǒng)樂器,但將其改良以后,我們讓它綻放出了更燦爛的藝術(shù)之光。 華夏有句話,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想高句麗的傳統(tǒng)音樂就是如此,我們兼容并蓄,然后進行改造,最后將最好的狀態(tài),反哺給全人類。” 這話雖然沒有直說華夏傳統(tǒng)樂不如高句麗傳統(tǒng)樂,但只要閱讀理解還在線的人,一聽就知道,其核心意思就是這個。 他甚至還隱隱在說,華夏傳統(tǒng)樂很差,只是毛坯,需要他們高句麗來改進以后,才能達到“最好狀態(tài)”,最后才能讓全人類聽到如此美妙的音樂。 可想而知,范長青和文三行聽了,心里會是什么滋味。 不過,此刻的范長青和文三行,心情跟在座其他人,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在哪? 在于,他們現(xiàn)在比任何人都希望,這定于兩周后的“三國歌會”趕緊舉行! 范長青和文三行,早想有這么一個機會,跟樸昌勇面對面地硬剛一把了! 我堂堂華夏,先賢余音何其精深,百家曲藝何其浩渺,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華夏之音的嫡傳正宗和番邦外枝,到底孰強孰弱,一碰便知! 如果連這點勇氣和自信都沒有,他們還有什么資格再帶領(lǐng)國風(fēng)音樂前行? 還有什么資格,去看老祖宗留下來的曲譜? 更何況,他們現(xiàn)在還有個秘密武器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