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是的。但單位面積種植數量的下降,導致增產不是很明顯。”陳誠有些失望地道。 “你有沒有實驗過這個品種的抗干旱能力怎么樣?”吳彬問。 “還沒有,這有什么問題嗎?” 吳彬道:“如果能抗干旱的話,說不定你這個根系發達的大豆會有重大作用!” “什么意思?”陳誠有些不理解。 “黃土高原面積遼闊,但不是我國的可用耕地。” 聽吳彬這么一說,陳誠瞬間來了精神。 “對啊!要是根系發達的大豆能在黃土高原上被種植出來,那可是一舉多得啊!” 大豆增產,土地改良,植被綠化。 就這三大好處,都遠遠比一個普通增產的大豆品種收益更多。 黃土高原總面積超過6億畝。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 僅僅從土質來說,黃土高原是適合農耕的。 但真實情況是黃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黃土結構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這導致了這種土地含水量很低,根本存不住水。 可偏偏黃土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大水這么一沖,泥沙就都流進了黃河里。 加上黃土高原地區又是地震多發區,高原地面破碎、溝谷縱橫、谷坡陡峭,地震時黃土斜坡容易失去平衡,發生大面積崩滑,使得坡面更加破碎,流水侵蝕進一步加劇。 雨水和徑流以及風力直接侵蝕黃土地面,必然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災害日益頻繁,農業生產陷入惡性循環。 其實很久很久以前,黃土高原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帶,由于歷史上長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長期的人類活動、開墾陡坡、毀壞樹木、過度放牧和采樵、濫用土地。 墾荒面積不斷增加,必然導致土壤侵蝕增多;黃土高原本已不多的植被仍被砍伐作為柴薪。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導致水土流失加劇,使得這里森林、草原逐漸消失,成為今日的荒山禿嶺。 陳誠甚至都不敢想象,如果這個品種的大豆能在黃土高原上生長,那會是一片什么樣的美好景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