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記者想要替曾老打圓場,畢竟這可是全球直播的新聞發布會。 曾老搖了搖頭,道:“第一代海水稻帶有苦澀、粗礪的口感,比麥麩和玉米還要差一些,恐怕連牲口都不一定喜歡。” 他這話一說出口,記者們都被震驚了。 連牲口都不想吃的稻谷,那這項技術還有什么用? 為什么曾老要用新聞發布會的方式讓全球都知道他這個失敗的技術? 有些記者都想要關掉攝像機了。 “曾老糊涂啊!完全可以等技術成熟了再發布啊!”有記者感慨。 “是啊,這可是全球直播,這不是讓外國人笑話嗎?” “笑話什么?外國人估計都沒想過鹽堿地還能種水稻呢,他們有什么資格笑話?” “也是。不過曾老這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急著公布這項技術?” 這時一位一直沒發話的總臺記者轉過頭來,低聲道:“你們沒看見這場發布會的標題嗎?” “什么標題?” “新一代海水稻成果發布暨改良型海水稻技術發布會!” “哦!”有人終于恍然大悟。 “曾老是在為后面的‘改良型海水稻技術’鋪墊呢!” “別說了!聽曾老講話!” 會場再一次恢復了安靜,曾老把兩捆水稻擺到臺前,緊接著道:“左邊是我們的第一代海水稻,右邊是第一代海水稻的改良型。大家看一看它們有什么區別?” “左邊的稻穗的稻谷粒小,右邊的大!”一位記者率先回答。 曾老笑道:“答得很對!左邊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們的第一代海水稻,產量每畝600斤,右邊這個是改良型,畝產能達750斤,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口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已經趨近于普通水稻口感!” “原來如此!”醒悟過來的記者們再一次鼓掌起來。 畝產750斤雖然不算高產,但對貧瘠得無法栽種農作物的鹽堿地來說,只要口感達到食用要求,這個產量下,農民就有得賺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