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學校官網的一波宣傳下,陳誠發現聲望值到了1600多以后,就再也不增長了。 加上之前消耗掉的2000,總共3600。 可能連學校宿管大媽和食堂阿姨都給他貢獻了聲望值。 這也充分說明漢西農大的聲望值已經被挖掘殆盡了。 花錢搞推廣不不現實,陳誠沒多少錢,農大也沒多少錢。 況且在驗證實驗沒做完之前,也不適合廣泛對外做推廣宣傳。 在推廣這件事上,趙峰比陳誠更急。 因為他要提前運作申報省科技進步獎。 趙峰第一時間把陳誠命名的新水稻品種——陳豐一號相關資料發到了農科所。 漢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雖然不是漢西農大的上級單位,但從研究體系上來說,算得上半個管理單位。 漢西農大的好多農業技術研究項目都從農科所分包,學生畢業最好的去處也是農科所。 如果能取得農科所的背書,那么接下來申請省科技進步獎就成功了一大半。 農科所有專家是省科技進步的評委。 向領域專家推介科技成果,并不算作弊行為。因為科技進步獎考察的是科技內涵和市場轉化的前景。 科技成果本身就要提前面對市場。 但讓趙峰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兩天,他就收到了農科所蓋章的調研函。 調研函的主要內容是說農科所將派專家到學校來考察水稻增產14%的真偽,以保證農科所的技術聲譽。 言外之意,你農大肯定是為了噱頭搞這么一出,我農科所跟你有這么多科研項目合作,你科研不誠信也會影響我的名聲。 “老張,有沒有把握?這事兒不會弄巧成拙吧?” 趙峰把調研函推給張志民。 張志民斜了調研函一眼,頗有怒氣道:“實驗田的水稻產量是我看著稱重的,怎么會有假?驗證實驗還沒做出來,他們憑什么就一口咬定我們作假?” 趙峰皺了皺眉,道:“調研組組長是農科所副所長韓步平,他可是出了名的難纏。 而且當年他有個科研事故想讓我們學校替他頂包,咱們沒同意,他可一直記恨在心吶。” 張志民道:“怕什么,現場照片和記錄數據都有。” 趙峰道:“那好吧,你回去讓陳誠做好應對調研的準備。” 張志民找到陳誠時,他正和王凱等人在對實驗室進行改造。 陳誠將實驗室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公開的實驗區,通過申請的同學都可以進里面做實驗,還有一部分是陳誠分隔出來自己使用的內間。 主要就是為了解決系統直接把東西傳送到現實的問題。 要是一直在宿舍里操作,萬一哪天自己從被窩里掏出來一株水稻、一根玉米棒,又正好被王凱他們撞見。 會很尷尬的。 張志民說明了來意,陳誠也覺得農科所是有些故意找茬了。 質疑是允許的,但至少得做過對比實驗,拿出證據來才有說服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