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里應該是朱九勤上朝的大殿,而自己所在的位置,似乎是通往側殿的通道,這是一個在通道里特意開辟出的小房間,掛著布帳,不知作何用途。 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常的建筑結構,這里不該有這個房間,因為從蘇臨這個視角看出去,總有一種垂簾聽政的感覺。 “拼音法已經編撰完畢了嗎?時針的制造如何了?”朱九勤坐在龍椅上威嚴地發問。 “回陛下,時針的制造已經結束,但就是這人工的耗費,有些……” “想辦法節約一下開支,另外我說的那個水泥完成了嗎?” “回陛下,按照您的說法備好了生料,但不管怎么混合,都做不出陛下您所說的水泥啊。” “繼續調整配比,一定能做出來的,我記得神機營已經完成了溫度計的制作,按照冰是零度,沸水是一百度的標準去劃分溫度,人的體溫在三十七度左右……今天就到這吧,退朝。” 蘇臨在一旁聽完了簡短的朝會,在他心里朱九勤一直是完人,天才。 但現在看來,他為了這個大夏國付出了很多,從剛才朝會上的討論便可知道,朱九勤也不知道水泥的配比用料,以及制作流程,只是大概聽說過它的簡化步驟。 想必在其他發明上,他也曾經遇到過重重阻礙,也不知花了多少心血腦力,才讓這些現代社會才有的簡便工具,在這個落后的封建王朝重現。 文臣武將逐漸離開,朱九勤揮了揮手,將身邊的太監也陸續趕走。 據傳,朱九勤身邊的太監是大夏最后一代太監,因為朱九勤廢除了閹人才能侍奉皇帝這條規則。 在當時,他的各種想法受到了各方的重重阻礙,世家和貴族們的理由很多,譬如后宮,譬如宮女和侍衛可能造成的內宮混亂。 但朱九勤力壓諫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與選拔,精簡內宮人員。 他成功了,但可惜到朱民本登基后不久,太監便又重新出現了,其中原因極多,不為外人所知。 蘇臨也只能感慨,有些觀念制度,只會在恰當的時代出現,無法提早,也無法延后。 空曠的大殿之上,只剩下朱九勤一人,他孤獨地在龍椅上靜坐了一會,起身朝蘇臨所在的方向走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