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武三年,朱元章終于決定,在全國各地推行戶貼制。 由于是在全國范圍推行,不但規模宏大,對戶貼的制作標準自然也要嚴格得多,新戶貼除了有原有的幾項外,還增加了士紳家里的奴婢數量,并且為了公平公正,朱元章下令制作戶貼的所有官員,無論大小只要參與過監制過程都要在戶貼上簽字畫押,防止有些官員投機取巧。 于是,大明的戶貼制正式誕生了。 至少在誕生之初,戶貼制有利于明朝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朝廷的稅收,進而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是一項國富民強的政策。 然而,任何制度都不能一成不變,否則,就會變成制約社會發展的枷鎖。 朱祁鎮知道,若是下旨廢除戶貼制,必然會遭到百官反對,甚至他們壓根就不會去思考,戶貼制究竟該不該廢除,只揣著一句祖制不可違,就跳出來反對。 可是,有些事是必須要做的,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只能走下去。 哪怕我這個皇帝親手推翻了大明朝廷,也總好過被別人造反。 朱祁玉眉頭緊皺,他很不理解,為何皇兄變得越來越激進。 最近這一年多以來,皇兄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親率大軍伐漠北,平倭寇,十足的一副千古明君的氣派。 可是,動不動就要改祖制,大肆抓捕朝廷官員,卻是一副專橫跋扈的暴君形象。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有的時候,他很迷茫,自己究竟是該怎么辦? 現如今江南人人自危,甚至波及到京師,滿朝士紳官員已經表現出極大的不滿,他擔心有一天,皇兄剛愎自用,終將引來反噬。 現如今,大明百年來的戶貼制也要改了嗎? 如果沒有戶貼限制,如何控制百姓流動? 如果農戶都去作坊務工,沒人種地,糧食怎么辦? 更嚴重的,如果軍戶也去務工,沒人當兵,打起仗來怎么辦? 朱祁鎮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便笑著說道:“新政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細節朕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吾弟若是想知道答桉,不妨親自去一趟蔚縣。” “蔚縣?” “不錯,就是蔚縣,正好和于謙做個伴。” “于學士也在蔚縣?”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蔚縣是新政的試驗點,這一年來,商輅干的還算有些模樣,等你親自到了那邊,才會理解,朕所說的新政究竟是什么,朕所追求的天下是什么樣子!” 朱祁玉這才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現在急切地想知道,讓皇上不遺余力,甚至不惜和全天下作對的新政,究竟是什么模樣? 這時候,懷恩前來稟報,內閣曹鼐、張益求見。 朱祁鎮頓時有些頭大,可想而知,這兩位老哥肯定滿腹怨言,特別是張益,據說親自跑了一趟漠北,想來吃了不少苦頭。 不過,又不能不見,只好擺手道:“讓他們過來吧!” 朱祁玉起身告辭,曹鼐和張益來到書房,叩拜行禮。 “兩位卿家免禮!” 朱祁鎮努力擠出一絲微笑,擺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 “謝皇上!” 兩人站起身,曹鼐忍不住說道:“皇上,您,您……唉!” 朱祁鎮抬起手,微笑道:“曹卿家不要著急,有什么話慢慢說,懷恩,去倒茶!” 曹鼐搖了搖頭,說道:“皇上,您出去……倒是跟我們說一聲啊,這么大的事,老臣竟然事先毫不知情,實在是……有些不合適啊!” 他很想大喊一聲,我是堂堂內閣首輔,我是首輔啊! 張益緊跟著說道:“皇上突然不辭而別,臣等心中甚是不安,后與禮部尚書鄺埜追去了漠北,只看到一個唐行古……” 朱祁鎮聽到這里,突然意識到,對啊,唐行古這家伙在哪了? 新政即將推行全國,手底下得有人,現在很多得力的部下都不在京師,比如說張懋,暫時住在黔國公府,沒錯,其實他壓根就沒去安南,只走到云南就停了下來。 哈銘、陳懋、井源這些得力干將,分別鎮守在西北和北方防線。 文臣之中,最靠的住的是于謙,其次是貝琳、商輅等人,太少了,遠遠不夠。 年輕翰林之中,倒不乏一些開明之輩,可是,這些人現在還沒有成長起來,說話的分量差了些。 唐行古倒是個不錯的人選,這家伙最大的優點就是……識時務! 自從被掌摑以后,此人就徹底蛻變了,上次群臣議論開海的事,唐行古幾乎用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朝廷。 張益在一旁絮絮叨叨說個不停,朱祁鎮只面帶微笑,時而點一下頭,根本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兩人猶如怨婦一般,訴了半天苦水,總而言之一句話,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跟我們內閣說一聲好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