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祁玉拿到供詞之后,不由得眉頭緊皺。 “還有倭人給他送銀子?這個東常緣……怎么聽起來有些熟悉?” 朱驥回道:“殿下,東常緣是倭國使臣,常駐在京師。” “倭國使臣,給兵部左侍郎送銀子,意欲何為啊?” “根據陳汝言供述,東常緣是聽聞朝廷因為倭寇的事,要下旨申飭倭國,這才上下打點,以免倭國受到牽連。” “哼!” 朱祁玉冷笑道:“我大明沿海百姓的命,就值這幾箱金銀?陳汝言那邊,還有沒有審出其他的問題?” “主要就是貪污,行賄受賄,倒沒什么太出格的,也沒有人命桉。” “那也不行,六十萬兩,按照祖制,殺他一萬次都夠了,將此人劃進死囚名單,立即呈送給皇上!” “殿下,那個倭使東常緣該如何處置?” “把他也帶回昭獄,仔細審一審,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讓他長點記性!” “是!” 朱驥突然發現,郕王殿下這段時間以來,似乎變化非常大。 首發更新@ 以前的郕王,對待文臣極為尊重。 只要是讀書人,哪怕犯了什么錯,他也會盡量求情,以減輕其罪責。 因此,郕王在文臣中口碑極好,甚至有段時間,被人稱為賢王,其背后的含義不言而喻。 在朱驥看來,郕王之所以被文官稱贊,主要是因為他的性格比較……軟弱。 這種軟弱并非說他膽小怕事,而是很容易妥協。 相對于皇上桀驁不馴的性格來講,文臣們當然更喜歡郕王。 想想看,如果一國之君很容易妥協,那么,做臣子豈不是可以爭取到更多權力? 甚至在皇上帶兵突襲漠北之時,音信全無的時候,有人已經蠢蠢欲動,背地里支持郕王。 可是,隨著皇上將郕王放在監國位子上,似乎一切都變了。 郕王已經在潛移默化中被皇上所影響,行事風格變得越來越強硬。 他對于文臣,不再一味地單袒護,該處理的時候,毫不手軟。 不知為何,這兩兄弟越來越像,就連說話的語氣,也如出一轍。 朱驥對此,反而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平日里,皇上不愿意上朝,動不動就跑沒影了,打仗的時候,更是帶頭就沖上去。 這樣一來,家里這個監國的,必須足夠強硬。 遇到事情,要當機立斷,不能猶豫不決。 哪怕你做錯了,有皇上給你兜底,可是,如果你不敢去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是,這樣也有隱患。 如果這個監國太過強硬,等到羽翼豐滿,想要把皇上一腳踹開,自己單干的話…… 朱驥不敢想,這種事,不是他這個級別應該考慮的。 他相信,皇上肯定認真考慮過,自己還是不要瞎操心了。 ………… 鴻臚寺,一個奇怪的人被帶了過來。 負責接待外使的鴻臚寺少卿親自驗明了其身份,在確認對方。(本章未完!) 第193章 你家沒了 乃倭國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的家臣之后,倒是沒有為難,安排此人前去和東常緣見面。 此時,東常緣剛剛從昭獄放回來。 雖然沒給他定什么謀反的大罪,不過,賄賂官員的罪名肯定是沒跑了。 朱驥手里還有很多桉子,沒時間在他身上浪費時間,打了一頓板子,警告一番,就放了回來。 東常緣屁股被打開了花,正在家里趴著養傷呢,卻聽說來了客人,艱難地抬起頭…… “你……你怎么來了?” 只見富山雄神色焦急,一見到東常緣,頓時熱淚盈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