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朝會結(jié)束,有人歡喜有人憂。 對于勛貴來說,這顯然又是一次立功建業(yè)的機會,打仗便意味著流血,也意味著赫赫戰(zhàn)功。 文臣們卻心有不甘,他們想不明白,為何從大漠回來之后,皇上會變得如此決絕。 甚至有人開始懷疑,朝中是不是又出了奸佞? 可是,皇上在大殿上的一系列安排,看起來卻又無可挑剔,就是太冒進了,甚至還當(dāng)眾宣布了郕王為繼位人選。 這可不同于太宗時期,那時朱高熾還是太子,若是皇上沒了,太子繼位,順理成章。 可是,郕王是藩王啊,宮里還有個三歲的太子朱見深呢! 這事就搞的有點復(fù)雜了…… 每個人都在考慮自己的利益,以及以后可能要面對的形勢。 御書房,一張漠北的地圖被展開,朱祁鎮(zhèn)又將昨日那幾人和張輔召集過來,商討作戰(zhàn)方案。 “諸位卿家都是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都不要拘謹(jǐn),盡可暢所欲言。” 張輔率先說道:“皇上,老臣以為大營選在榆木川比較合理,這個位置,距離邊境并不算遠,糧草補給也都輕車熟路,那邊的地勢也都是我軍所熟知,更有利于對大營的保護。” 眾人點了點頭,榆木川確實如同張輔所說,是此次北伐最好的落腳點。 這時候,于謙說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道是重中之重,三千營可先行一步,清掃糧道,只不過寧陽侯的兵馬需要緩一緩,不能讓瓦剌人看出我軍有突襲哈密的打算。” “于侍郎所言極是!” 陳懋將手指從京師劃過,慢慢指向肅州,又指向哈密。 “老臣的建議是借助皇上北伐的聲勢,將西路兵馬混入其中,然后分批次抽離,最后在肅州集結(jié),等敵人發(fā)現(xiàn)形勢不對,我軍已經(jīng)殺到跟前,給瓦剌人一個驚喜!” “妙極!” 張輔拍手稱贊,說道:“若是就此打通絲綢之路后,大明日后將獲利無數(shù)。” 于謙也點頭道:“臣同意寧陽侯的法子,有三千營在前吸引視線,后續(xù)還有大軍壓境,也先即使是想回防,也怕是分身乏術(shù)。”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的熱火朝天,金英悄悄來到御書房,在朱祁鎮(zhèn)耳邊輕輕說了幾個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