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瓦剌騎兵的后撤,明軍陣地上傳來震天的歡呼聲。 張輔一路小跑過來,笑的像個七十多歲的孩子。 “恭喜皇上,瓦剌人撤兵了!” 朱祁鎮長長呼出一口氣,說道:“傳令,收兵!” 張輔連連稱是,親自帶人打掃戰場去了。 經過統計,這一仗明軍殺敵五千余,自己這邊傷亡不過寥寥數十人,是一場罕見的大捷。 朱祁鎮聽到這個消息后,卻沒有表現的很激動,只是吩咐道:“陣亡者盡快收斂,戰后一定要將他們的遺骸運送回京師,撫恤按雙倍發放。” 他說這番話時,臉上的表情很平淡,可是,張輔的內心卻生出波瀾。 自太宗皇帝之后,大明采取的是休養生息的政策,隨著戰事不斷減少,武官的地位日益衰落,文臣勢力則趁機崛起,并隱隱有后來者居上的勢頭。 戰場之上,生死由天,誰會關心一兵一卒的死活? 反而是皇上,在得到大捷的消息后,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立下多少功勞,而是陣亡將士們的后事,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足以讓人心感慰藉。 想到這里,張輔立即回道:“皇上仁義,是將士們的福分!” “若真的是福分,這些人就不會背井離鄉,馬革裹尸了!” 朱祁鎮嘆了口氣,感慨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打仗是要死人的。朕也想大家都過上安生日子,可是,漠北草原上外敵環伺,屢屢犯我邊境,若是不打這一仗,邊境的百姓就要遭殃了。” “皇上說的是,老臣也覺得這一仗該打,只不過……” 朱祁鎮自嘲地笑了笑,問道:“你是想說,朕不該倉促出兵,更不該放任王振胡亂指揮,是不是?” 張輔突然發現,皇上似乎一點也不笨,至少比想象中要精明許多。 “老臣是覺得,打仗這種事還是謹慎些的好,當年太宗皇帝北伐,僅僅準備時間就要三個月,我們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朱祁鎮點頭道:“你說得對,是朕信錯了王振,他想做鄭和,卻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結果誤送了十幾萬將士的性命。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等回到京師,朕會發罪己詔,以示天下。” “臣……不是這個意思!” 張輔趕忙解釋道:“皇上果斷處決王振,又親自帶領將士們拿下三場大捷,如今軍心振奮,氣勢高漲,只不過……也先尚有十二萬兵力,臣建議先退回居庸關,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主動權就掌握在我軍手里,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朱祁鎮搖著頭說道:“朕當然知道也先厲害,可是如今這局勢,想退回居庸關,談何容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