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謝相》
第(1/3)頁
長安城中靜得嚇人,皇帝與重臣間達成了詭異的平衡。接連二日,劉藻未再提立后之事,大臣們亦未勸諫皇帝打消念頭。宮里宮外似籠罩了一層陰云,陰云之下,哪一方都不敢有所舉措。
就連低階的官員都發覺中平靜下的詭譎涌動了。
當日的十余名重臣暗地勾連,明面上是勸諫明君,滌濁揚清,私底下究竟是什么心思,便不好說了。他們往來密切,相約趕往相府時,方發覺,丞相離府,不知去處。
如此一來,更添詭異。
孫次卿倒是樂見此景,丞相不在,按官位,他最高,且他最早在皇帝面前表態,自然由他領頭。由是大將軍奔走,更加熱切。
劉藻按兵不動,在宣室殿議政后的第三日,她等來了第一個向她投誠的大臣。那大臣素日不起眼,唯能力見長,累功升遷,年過五旬,方為奉車都尉,秩比二千石。
他一入殿便說明來意,稱愿為陛下驅使,助陛下夙愿得償。
劉藻道“朕知道了。”命他退下。
奉車都尉還不知自己投誠成功了否,出殿時甚是惴惴,只是官場上混跡數十年,再大的場面也都見過了,他心下忐忑,容色沉穩,欲靜觀其變。
奉車都尉這一投誠,僵局便破了,劉藻下詔晉奉車都尉為太常卿,官居九卿之首。
這一任命來得突然,大臣們一打聽,新任的太常曾私下覲見天子,便立即明白了他這官是怎么求來的。一時間群臣之中既有憤怒的,也有意動,更有按兵不動,意圖渾水摸魚的。
劉藻封完了太常,私下召見韓平,將一卷竹簡交與她。
外頭風聲鶴唳,動蕩一觸即發,三日過去,皇帝意圖立后的消息已不止僅重臣們知曉,許多京官都已得到了風聲。這時,哪怕皇帝肯打消念頭,息事寧人,都不是那么好收拾的了。
韓平雙手接過竹簡,并未打開,而是望向上首。
皇帝一襲玄衣,面色安然,眼底晦暗幽沉,與她一頷首,道“觀之。”
韓平依言將竹簡攤開,看了一眼,便跪下了。
劉藻含笑道“滿朝公卿,朕只信得過韓卿。”
“臣蒙陛下大恩,方有今日,陛下有詔,臣萬死不敢辭。”韓平叩首伏地。她是劉藻一手簡拔起來,升遷之快,朝中無人可及,是天然的帝黨。
劉藻彎身,親自將她扶起,道“你擇選可靠之人,前往各地,照竹簡所書,宣揚謝相之德,控制民間的風評。”她先一步控制風評,加上謝相往日的好名聲,接下來縱使京中鬧起來,傳揚出謝相的惡名,百姓先入為主,好印象也難動搖了。
這一時機,必得搶占。
韓平略有遲疑,道“陛下立后,十分不妥,您與丞相必得有人背過,既極言丞相之德,陛下便得承受惡名了。”
二女相戀本就不容于世,更不必說劉藻還要將此事抬到明面上來,還要給丞相一個名分。韓平稱之為十分不妥,已是口下留情,實則于世人而言,哪里只是不妥,分明是人人掩鼻而過的失德之事。
這一事是錯的,便需有人負責,既然丞相是好的,錯的自然就是皇帝。皇帝的名聲難保。
劉藻不以為意,淡淡道“無妨,世人對天子總是比較寬容的。”
韓平見她想好了,俯首道“臣這就去布置。”
當夜數百人自長安四門出,快馬奔往各地。
太常得了皇帝的官位,自然不能一動不動。他扯了皇帝這張大旗,也開始招攬人手,預備沖鋒陷陣。可他慢了孫次卿一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顺平县|
南郑县|
开江县|
柯坪县|
阜平县|
瑞金市|
英山县|
綦江县|
湖口县|
瑞金市|
秦皇岛市|
平邑县|
义马市|
泰顺县|
新乐市|
十堰市|
中方县|
龙井市|
出国|
大足县|
苗栗县|
崇义县|
儋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正镶白旗|
台江县|
东丽区|
平湖市|
获嘉县|
长乐市|
犍为县|
景德镇市|
鲁山县|
保康县|
西城区|
瑞安市|
吉安市|
盘锦市|
肥城市|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