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谷神星是這次科學考察活動的主要目標之一,作為小行星帶已經發現的最大的小行星,甚至被最新的天文國際會有定位為矮行星,因為它基本具有圓形,有穩定的繞日軌道,只是沒有清空自己軌道上其他的小行星。 最重要的是谷神星不僅僅是小行星帶最大的星體,更重要的是根據前期的觀察推斷,谷神星上面應該有大量的水資源。 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查清楚谷神星上面神秘的白色亮點,這到底是什么東西! “谷神星現在的速度為16公里每秒,公轉軌道半徑4.12億公里,正處于回落的狀態,速度在輕微的增加!” “目前距離谷神星4239公里!” …… “終于發現谷神星了,我還以為它藏到那個旮旯里去了呢!”得到消息的江志鵬匆忙趕了過來,谷神星是這次科考的重要目標之一,但是進行小行星帶已經十多天的時間,可就是沒有發現它的蹤跡,還真是一個玩捉迷藏的高手。 “你別說這個谷神星啊,當初可是先被科學家用公式推導出來,然后科學家重點在小行星帶觀察才發現了它!”說起太陽系這些行星的故事,研究天文學的贏百年自然是知道的非常清楚。 “哦,還有這樣的故事?說來聽聽!”江志鵬一聽就來興趣。 “是啊,反正也無聊呢,說來聽聽解解悶!”其他的人也都興趣大增,在這太空之中還真是沒什么事情可做,特別是飛行的時候,聽聽故事也是一個不錯的解悶方法。 1766年,德國有一位名叫約翰?提丟斯的中學教師在研究一組數列的時候,他發現這組數列的每一項與當時已知的6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陽的距離比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定為1個天文單位)有著一定的聯系。 提丟斯的朋友,天文學家波得深知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丟斯的這一發現,這串數從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重視;并被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律即太陽系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 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以為土星就是距太陽最遠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國人赫歇爾在接近19.6天文單位的位置上(即數列中的第八項)發現了天王星,從此,人們就對這一定則深信不疑了。 根據這一定則,在數列的第五項即2.8的位置上,就是現在大家所處的在的小行星帶,也應該對應一顆行星,只是還沒有被發現。于是,許多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便以極大的熱情,踏上了尋找這顆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神父朱塞普?皮亞齊還在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星空。突然,他從望遠鏡里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丟斯——波得定則中2.8的位置上。這顆行星在幾天的觀測期內不斷變動位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