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簡家的醫館藥堂曾多次開展義診和贈藥活動,并定期在周邊城市進行衛生知識普及,簡家人也因此多次被領導接見。 建國初期,國家評定國醫大師,簡家就有五位,現在簡家人也逐漸開始接觸西醫,但中醫也是必學科目。 像杜衡,現在雖然在學習醫藥學,但中醫是家學,現在雖然只有大三,但是已經利用假期在簡明堂跟著長輩學習好多年了,甚至已經開始準備行醫資格證的考試了。 簡明堂就是簡家世代相傳的醫館,原本是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個小門面,后來不知道郝重怎么運作的,加入了政府扶持的項目。 如今坐擁一整棟大樓,常年有幾十位醫生坐診。 當然,市中心的簡明堂也并未拆除,這畢竟是好幾代奉城人的記憶,現在也翻修過了,重新做了華麗的門頭,里面也裝修的寬敞明亮,簡家人還是會輪流去坐診。 簡南星偶爾也是會過去看看的。 現在通貨膨脹,什么都在漲價,只有簡明堂的醫藥費沒有漲,再加上近年來簡明堂也可以刷醫保了,看病就更劃算了。 只是剛開始那幾年的財報年年赤字,曾一度被網友戲稱:用最優質的藥材,收最少的診費,交最紅的財報。 簡行一度以為簡明堂會就這樣連年虧損,甚至最后可能把簡家老宅也賠進去。 可是這幾年竟然在不漲診費的前提下,實現了盈利。 簡行覺得郝重真的是個人才。 過了一會兒,車子停下,郝重下車幫簡教授收拾了病例,笑著對簡行道,“我先送簡老上樓,你在車里等我一會兒。” 今天是簡南星到簡明堂授課的時間,如果不是因為體檢,其實上午就該過來的。 上午看幾個病患,下午再根據病患的情況針對性授課,效果顯著。 過了大約十分鐘,郝重風風火火的跑回來,看到簡行已經下車了,正抬頭看著面前的大樓,于是放緩腳步,慢慢走到她身邊。 不等郝重說話,簡行先開口了,“一個人支撐這么大一個累贅,不累嗎?” 能讓這樣的簡明堂實現扭虧為盈,以郝重的本事,說不定隨便找個工作都能年入百萬,卻心甘情愿留在這里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工作。 她不會厚著臉皮覺得郝重這樣做是因為自己,只是發自內心的感慨。 郝重愣了一下才明白簡行說的是什么,笑著搖搖頭,“醫療是民生之需,簡老也經常說不可隨意漲價,一開始是有點困難的,但后來有了政策扶持,簡明堂也拿到了不少財政補貼,沒你想象中那么難。” 簡行看向郝重,眼底有郝重看不懂的情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