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價格已經(jīng)相當(dāng)高了,陳曦自己有一把自制的電磁射彈槍,雖說零件都是攢的,但成本怎么也沒超過100,和500一把的電磁手槍相比,差距相當(dāng)?shù)拇蟆? 事實上就連他那艘四手老艇買的時候花的錢也就和他現(xiàn)在采購的這兩把槍的總價相當(dāng)。 雖說只是一艘全新浮空艇價格的七分之一,但也花了陳曦1500,幾乎掏光了他大半的積蓄。 不過這個價格本身倒也沒有什么問題,并不存在故意開高價的行為,畢竟這些都是全新未開封的軍規(guī)貨,山巔城市軍工廠里出來的東西怎么都不是自己攢零件做的手工玩意能比的。 只是這個價格已然超出了陳曦身上能掏出來的現(xiàn)金上限。 好在這并不是什么問題,集市上的交易開出來的價碼雖然是以通用貨幣來定價,但并沒有要求必須要用現(xiàn)金付款。 使用實物以物易物,只要雙方都認(rèn)可商品的價值,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陳曦打開了自己外骨骼上的儲物格,從里面掏出了一件他從古代戰(zhàn)艦帶回來的古代造物時,攤販不僅沒覺得有什么問題,反而露出了自己賺大了喜悅表情。 雖然山巔城市印發(fā)的貨幣是扎實的硬通貨,但古代造物卻是比貨幣更加硬通的東西。 貨幣還有可能有人不收,但古代造物可沒有任何人會拒絕。 “老板,你看這個能抵價嗎?”陳曦將古代造物拿在手上伸向了攤販,示意他評估一下價格。 攤販并沒有伸手去拿陳曦遞過來的古代造物,只是俯身湊近了觀察這件古代造物。 這也算是交易中的一種規(guī)矩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執(zhí),對于未確定交易的商品通常都是不上手的。 “如果是古代造物的話,抵價當(dāng)然沒有問題,不過這是個什么東西?做什么用的?”攤販一邊看著陳曦手上的古代造物,心里評估著這件東西的價值,一邊也在向陳曦詢問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