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魏南這邊的進攻速度只能放緩一些。 東邊催糧的信送到江州,宋揚和方哲正在研究各地戰報。 魏南那邊收復幾座小成,也是不錯的戰績。 看到催糧的信,方哲撓撓頭道:“唉。沒想到他們推進推的這么快。后勤跑腿哪跟得上他們的推進速度。搞得現在沒了糧草。” “那什么時候能給七叔他們送到?” “按照原計劃,最多三四天吧。” “那還好,不必回信了,糧食可能比信還先到。” 隊伍推進有些快了,再加上天天下雨,路難走,這送糧的事兒也怪不到方哲頭上。 “七叔還說了一件事,馬偉一隊潰兵逃到了于明的地方。因為沒有和于明打招呼,雙方的探馬出現了真空地帶,追擊的戰士們臨到頭沒了探馬結果追丟了。” 宋揚拿起另一封信。 除了催糧宋同還另外送了一封信過來,里面是一些瑣事,有戰斗經過,有收編諸事。 其中提及了一個關于東西兩路大軍溝通的問題。 “唉……前路三軍缺一個統一的調度,下官這里事情本就有些多。再管前線,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方哲略有些自責。 他是個老成穩重的人,能力雖然有,但統管調度不是他的強項。 掌管江州諸事已經耗費了不少心神。再管調度便有些力不從心。 宋揚擺擺手道:“此事與你無關,咱們在江州始終是遠了。消息送來送去要好幾天時間。一來一回就耽擱了最佳時機。如果交通方便點兒,溝通也就快了。” 宋揚現在越發希望通火車了。 “陳福那邊不是已經從大冶過江了,他們現在往麻城修建鐵路已經動工了。就是也不知道戰爭結束前能不能用上。” 從交通想到鐵路,宋揚頗為期待的說。 但實際上這個任務是很難完成的。 淮南道的地勢太低,很多地方都是去年前年的泄洪區。 從這些地方經過,就得修更高的防水墊層和排水涵管。 活多了技術上的要求也更高。 陳福選擇從大冶對面開始修,也是為了方便材料運輸。 “王爺。按照現在的速度,恐怕陳福那邊剛開始咱們就恢復中原了。”方哲笑道。 東西二路速度實在太快了,方哲說的不是玩笑話。 “那也好啊。天下太平了,搞搞基建搞搞發展也是不錯的。” “打吧。趕緊把江北收復,還有西南那些蠻族要處理。大乾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丟。時候到了是該拿回來的時候了。” 宋揚靠在椅上悠閑的說道。 雖然說的輕松,言語卻強而有力。 “對了,老于那邊怎么樣了。屯兵麻城有一段日子了,糧草可還供應的上?” 東西二路捷報頻傳,吸引了宋揚的目光。 聊了半天宋揚可算想起還有個中路主力。 “糧草早就發過去了,他們那里糧草應該是充足的很。” “嘶……東邊西邊都缺糧,中間糧食多得很。分布不均勻啊。”宋揚琢磨了一下說道。 “王爺,東西路進展太快,而且他們書信要先到江寧房州在來江州,路途也遠了些。” “嗯……看來還是咱們臨戰之前考慮不周了。這樣吧,那就搞個前敵調度部。專門負責中轉調度、統一協調、情報傳送之類的事情。” “調度部暫時放在江北軍營,這樣北地消息就可以不用過江了。以后隨著戰事深入,調度部隨著大軍推進,跟著大軍往前走。” 宋揚提出了一個建議道。 方哲一聽,略一思索便重重點頭。 “是個好法子,王爺深謀遠慮。如此一來調度部專門負責戰爭諸事,專人專管,比現在咱們各自擔著兼職好很多。” 宋揚看看方哲道:“這主官你可能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