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幸虧宋揚提前讓于明把江北據(jù)點的百姓都遷移到了高處。 不然這一波可又要死不少人了。 第二天一早,因為江北決口,洪水有了宣泄的地方。 水面快速下降到了警戒水位以下。 “唉!” 看著下降的水位,宋揚發(fā)出了長嘆。 “王爺。江北潰堤總好過江南潰堤啊!”馬成拿著雨傘走了過來,幫宋揚擋這雨說道。 昨天夜里又下了些雨,不過雨不大,淅淅瀝瀝一直到今早。 今兒一大早,馬成來換班方哲。 “江北的百姓也是慘,遭了天災(zāi)又遭匪災(zāi),現(xiàn)在又是洪災(zāi)。”宋揚搖搖頭道。 “江北人煙稀少,即便泛洪造成的影響也不算太大。況且咱們能守住江南已經(jīng)是極限了。”馬成開解道。 確實,因為人手不足,江南堤壩尚且捉襟見肘。 若是再管著江北,可能要兩頭泛濫了。 所以江州的防御重點一直都放在江北。 宋揚只是覺得江北也是大乾的地方,如今被洪水淹了,收拾起來也得一年半載,甚至更久難以恢復(fù)。 所以才有些惋惜罷了。 “你說的沒錯。好在江南保住了。”宋揚看看馬成。 “下午水勢穩(wěn)定以后,派人去江北看看吧。” 宋揚最后還是沒忍心直接放棄江北,他怕有不知情況的流民從北方過來,直面洪水可不是鬧著玩的。 馬成也明白宋揚所想,點點頭抱拳應(yīng)了。 三天后,江水恢復(fù)到了正常的水位。 洪水終于過去了。 這三天,宋揚一直住在水運衙門。 坐鎮(zhèn)第一線指揮抗洪搶險。 那天讓馬成去江北巡查,還真就接回來四十幾個百姓。 都是河南道來了。 今年大乾全境降水極多,北方河流也面臨泛濫的危險。 特別是黃河系,今年更是又好幾處決堤。 趙文斌坐鎮(zhèn)信陽,但對于黃河的治理,則是完全交給了手下人。 他自己不去看著,那些人不給的防洪款項扒幾層皮怎么對得起以前傳下來的規(guī)矩。 其實趙文斌也是知道這些。 他自己都是頭一道的扒皮官,而且拿的是大頭。 只不過每次都是抱著僥幸心理,覺得黃河大堤還扛得住,隨便修修就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