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看這個軸的節奏,跟著節奏走就行。” “對!就是這樣!很好!” 不得不說,操作鏜床這事兒上,妹子上手也是挺快的。 打磨的聲音響起,零件開始慢慢加工出來。 需要制作的零部件不多,主要是調整大小。 但即便如此,也又用了三天時間。 三天之后,宋揚總算是把他手工打造的留聲機制作出來了。 “這玩意能唱歌?”童倩一臉不解。 “這個筒子是出聲音的吧?”沈小婉看著留聲機的銅制大喇叭問道。 “能出聲音,不過還要唱片配合。之前找到的那種紫膠就是用來做唱片的。” 宋揚解釋道。 前幾天他把紫膠篩選了一下,然后磨碎、洗滌。 這幾天正在晾曬。 宋揚去看了一下晾曬的紫膠粉末,已經干透了。 后面還要再來一遍熱濾、洗膠、脫水、壓片的過程才能得到沒有雜質的紫膠。 然后再用純正的紫膠壓縮,制成唱片。 宋揚其實是留聲機和唱片一起研發。 提純紫膠的同時,就把留聲機搞出個樣品來。 第二天,經過再次提純的紫膠,已經達到了無雜質的狀態。 蟲膠片經過加熱,融化成膠水,膠水倒入模具,再經過壓制,便將唱片制作了出來。 記錄聲音的凹槽,宋揚打算用的是每厘米三十條的數量。 為了精確這個加工的精度,宋揚可是廢了很大的功夫加工刻紋刀頭。 要不是他的身體經過了改造,手穩的一批,別人還真就加工不出這么精細的刻紋刀頭。 很快,唱片制作好了。 成與不成,還要看試驗結果。 將刻紋刀頭壓在黑膠唱片上,通過搖動遙感產生轉動和發音,讓刀頭在黑膠唱片上刻出深淺不同的紋理。 把平整光滑的錄音片刻成螺旋狀的、彎彎曲曲的、與聲音相對應的聲槽。 這就是黑膠唱片中的母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