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后面這些事情就全都交給了王金石。 實操方面,宋揚的水平是不如王金石的,與其胡亂指點,還不如讓王金石自由發揮。 交代好了工作,宋揚去看了槍械工廠,劉保現在是槍械工廠的負責人。 他現在還管著造紙工坊的活。 江州專業技術人員還是不足,基本上都是一個人擔著多個工作。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槍械工坊這邊現在有五十個工人在搞生產,每個月能產出二十把槍左右。 當然,主要的時間都是花在了鉆槍管上。 等到蒸汽鏜床投入使用,槍管效率能提升很多倍了。 “王爺。您看一下,這是最新生產的火槍。”劉保拿了一把火槍過來。 宋揚接過來一掂量,重量很順手。 帶著火槍來到工坊后面的實驗靶場。 “砰砰砰!”幾槍之后,宋揚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新的火槍命中率提升了不少,而且似乎威力也大了一些。 劉保說這是因為工人們漸漸都成了熟手,每個零件的加工都能做到越來越細致。 這樣造出來的成品當然也能提升一些效果。 宋揚滿意的表揚了一下劉保。 這小子從一個木匠成了造搶工坊的領頭人。 跨行業還能把工作做的非常不錯,值得表揚。 混沌炮生產車間剛才在就去看過了,那邊也是王金石負責。 一個月三十三臺左右,產量略微有提升,質量越來越穩定。 到五月底江州將有一百八十門以上的虎蹲炮。 兵器制造上的蓬勃發展,讓江州的底氣越來越足。 應對危機的手段也越來越多。 宋揚心情舒暢的回到辦公室。 正想著再去地里看看,突然又想起來答應過宋云,要給他送一些人員去幫他搞改革。 倒不是大事兒,但是畢竟答應了人家。 于是宋揚便把衙門里面還在值班的十幾個吏員集中了起來。 “本王要選五個人去郢州幫忙搞改革,你們看看有人自愿去嗎?” 這些吏員都是天災以后提拔起來的,大家伙基本都是普通百姓。 當然也正是如此,從底層提拔起來的人,才更了解江州的改革。 他們都是改革的親身經歷者。 由他們去郢州再合適不過。 宋揚把這事兒一說,本以為沒人愿意去。 沒想大家伙竟然爭先恐后的舉手。 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想著把江州的模式推廣出去。 郢州走了江州的模式,以后就得死心塌地的跟著江州混。 宋揚自己都沒這個覺悟,沒想到吏員們的思想覺悟這么高。 最后沒辦法,只能抽簽選了五個人。 其實一兩個人就行了,但是宋揚派五個也是為了防止荊州或者峽州要人。 到時候可以讓他們幾個直接過去。 沒想到這一步卻是走對了,峽州的張文海還真就琢磨照辦江州模式呢。 萬千言都親自去房州學習了。 宋揚親自謝了封信,讓他們帶著,先去郢州報道,然后把信給襄陽的方哲送過。 算是和方哲打個招呼,這五個人怎么分配讓方哲看著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