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家對于宋揚為什么知道萍鄉有礦的事兒已經見怪不怪了。 他們只負責如何阻擋賊兵的腳步,甚至將賊兵趕出洪州境內。 宋揚看向眾人問道:“咱們現在江州軍力如何?何人愿意出征?” 于明馬上舉手發言:“王爺,算上這段時間擴充的新兵,能抽調出的復興軍有五千左右。至于民壯,最少也有五千人。” 于明負責江州軍務,對于江州軍力了如指掌。 之前定下的規矩是人口十分之一的復興軍編制。 后來隨著流民的不斷增多,復興軍也開始不斷增加。 加上之前岳州之事,讓宋揚警惕了起來,所以原本一成復興軍的比例調整到了一成半。 這樣一來光是江州府城的復興軍就有近兩千多人了。 再加上德安、瑞昌、都昌這三個就近縣城的復興軍,集合一直五千人的隊伍不是問題。 “王爺,卑職愿意帶兵前往。三千復興軍加兩千民壯,卑職有把握將賊兵趕出洪州!” 于明第一個表態。 出兵是必須出兵的,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出,派誰去。 “下官建議走水路,從贛水入豫章,可以在贛水沿線阻擋賊兵進攻豫章。”馬成指著地圖上的贛江說道。 江州到豫章走陸路經德安、建昌要三天時間,而水路則是從鄱陽湖入贛江到豫章,需要三天半時間。 當然,無論怎么走都應該能趕得上。 按照沈鄲的說法,銅鼓是前天早上潰敗的,他們是昨天上午出來的。 就算賊人昨天下午進兵豫章,大隊趕路也要五天半時間,更何況還是不熟悉路況的賊兵。 只要江州這里明日能出兵,就能趕在賊兵之前趕到豫章。 所以時間上看,還是比較充裕的。 “要不雙管齊下吧,爭取一戰將他們擊退!” 這是潭州王宋同的意見,他雖然知道江州復興軍有些實力。 但是有被賊人制裁的經歷,潭州王還是有些擔心的。 “王爺。若是用上轟天雷和炸藥,說不定能把賊人全殲!”方哲說道。 宋揚搖搖頭:“同樣的事情不可能在復制一遍了,有了上次的事情,轟天雷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至于炸藥,倒是能用一下,就目前來說應該比較好的攻擊手段。” “不過一次出兵五千以上……會影響秋收的。” 宋揚眉頭緊皺,出了出兵增援洪州,現在還面臨一個秋收的問題。 本來人手就不足,在抽走五千一萬的精壯去打仗。 秋收工作會減緩許多。 “要不咱們先少派一些人,幫洪州王守住豫章,等秋收結束以后在大局用兵?”高俊巖嘗試著提議道。 “雖然是個辦法,但這樣一來洪州以西可能盡數落到賊人手中。”于明搖搖頭。 “王爺,于大人說的沒錯,萬一賊人占了豫章以西,將糧食破壞或者收走,洪州就算現在不丟,明年也很難支撐的住。”馬成也是附和。 他和于明都是堅持用兵的態度。 聽他們這么一說,大家也基本沒有什么反對意見。 方哲看看宋揚,開口說道:“王爺。秋收的事情可以押后,今年的天氣不錯,這段時間一直沒有雨水,說不定打完仗還來的急回來秋收。而且目前收上來的糧食也足夠支撐到明年秋收了。” 他知道宋揚最擔心的就是秋收,出兵和秋收成了兩難之地。 經過十幾天的勞作,江州作物已經收上四成左右。 足足二十萬石! 江州現有十萬人,足夠使用一年的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