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印刷房的事情交給了劉保。 宋揚便帶著公孫奇往水車工坊那邊去了。 他不是去看水車工坊,而是去看造紙廠。 小溪的最下游,鄱陽湖出水口附近。 之前方哲讓人在這邊挖了兩個大池子,還圈了一圈空地。 這就是造紙廠的用地。 已經注滿水的兩個池子都泡著東西,一個池子里是樹皮,另一個池子里是竹片。 旁邊還有個工棚,正有幾個工人在忙著制造石灰。 工棚的旁邊還有兩個剛挖出來的池子,現在正通過小溪往里注水。 之前泡過的竹椅子已經用石灰漚了一個多月了,但還沒到可以用的時候。 通常漚竹這個過程要三到四個月。 現在宋揚要印制糧票,以后紙張的用量可能不小。 所以今天方哲又讓工人過來擴大一下備料池子,于是上午工人們又挖了兩個池子。 池子已經挖好了,工人們正在泡石灰。 就是把石灰石橋敲成小塊,然后加上水自然水解。 “王爺千歲?!? 四個工人看到宋揚過來,忙的過來見禮。 宋揚笑著擺擺手道:“你們忙著,我就看看怎么造紙的?!? 大乾的造紙術還是比較成熟的。 用竹子或者樹皮都能作為造紙的原料。 江州附近竹子極多,所以大多是竹漿紙。 一個老匠人一邊指揮著工人干活,一邊給宋揚說著造紙的工序。 這門技藝不是什么秘法,會的人不少。 這個老匠人雖然只是個木匠,卻也會造紙之法。 經過老匠人的講解,宋揚又與腦中百科全書的古法造紙方子一對。 幾乎一模一樣。 本來宋揚還想過來秀一下技術,指點一下匠人們造紙。 結果聽完了老匠人的話,他就知道不用多此一舉了。 宋揚笑道:“很好!很好!造紙坊就交給你們了?!? 他手里有現代造紙的方法,但是需要機器配合。 現階段只能用古法造紙。 造紙廠看了一圈,宋揚滿意的走了。 雖然沒裝上比,但是也沒操心不是。 以后城里的儲備紙用完了,造紙坊的紙也就差不多生產出來了。 這倒也保證了糧票紙張的供應。 轉道水車工坊看了看,水力機械運轉流暢。 水錘舂米、抹面和割草都大大調高了效率。 第(1/3)頁